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不配,我也不生小孩,因为我的身上流着恶魔的血液。这样的血脉,必须要在我这一代终结。” 信源:一位日本作家的良知:我身上流着恶魔血液,必须要在我这一代终结——中国教育服务网 提起村上春树,很多人知道他是日本有名的作家,写过《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这些书。 可您知道吗?这位总被贴上“文艺”“小资”标签的作家,一辈子都在为件事操心,让日本人正视当年侵华的历史。就为这,他在日本被人骂“叛国贼”,可咱们中国读者却打心底里敬重他。 村上春树和中国的缘分,要从他爸说起。他爸年轻时候不是老师,原本是寺庙继承人。 在日本,那时候僧侣能结婚生子,管寺庙就像管家里的小生意。可到了1938年,他爸被征去当兵,成了侵华日军的一员。 村上春树出生时,他爸早从中国回来了,可从他记事儿起,就总见父亲坐在那儿诵经。 有回他好奇问:“爸,您天天念经,是为谁祈祷?”父亲说:“为战死的日本兵,也为死在中国战场的中国人。” 那时候小,村上春树不懂战争多残酷,总缠着父亲讲战场的事。可父亲闭口不提,只说“太惨了,别问了”。 后来村上春树读书多了,查的资料也多了,慢慢拼凑出当年的真相:日本军队在中国烧杀抢掠,多少无辜百姓丢了命。 他心里头像压了块大石头,父亲虽没亲口承认,但作为侵略军的一员,这罪孽就像刻在血脉里。他看班上中国同学的眼神都变了,总觉得亏欠人家。 这股子愧疚感,跟着他进了大学。他开始写小说,笔下总绕不开战争。 《且听风吟》里有个二战时期的日本青年,《寻羊冒险记》里用“羊”暗指军国主义。 有回参加宴会,桌上摆着中国菜,他一口没动。他说:“看着这些菜,想起战争里受苦的中国人,我这日本人没脸吃。” 从那以后,他立誓一辈子不吃中国菜;后来又说不要孩子,怕教不好下一代,没法面对历史。 可这些还不够。1995年他写了《奇鸟行状录》,直接戳破日本政府的谎言,说他们在海拉尔建秘密要塞时杀了多少中国人。 2017年更狠,小说《刺杀骑士团长》里明明白白写了南京大屠杀,说日本兵怎么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下狠手。 有人说他“胡编”,他就反问:“死亡人数是十万还是三十万有啥区别?关键是日本政府敢不敢认账!” 这些年他没少挨骂。日本右翼骂他“丢国家的脸”,家人也跟他闹别扭,父子俩二十多年没来往。 可他不在乎,2012年钓鱼岛闹得凶,他站出来说:“日本政府抢别人地盘,还哄老百姓瞎爱国,跟便宜酒似的,喝了就犯浑!”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他接受采访时红着眼圈说:“日本得给受害国道歉,人家啥时候原谅,啥时候算完。” 去年有记者问他:“您为啥总揪着上一辈的事儿不放?”他想了想说:“我是日本人,可读了那些历史,我这心呐,跟被针扎似的。 要是连咱自个儿的错都不敢认,咋教育孩子?咋挺直腰杆做人?” 现在村上春树73岁了,头发全白了,可说起历史来还是直愣愣的。他没见过父亲上战场,也没参与过侵略,可这“战犯后代”的标签,他一背就是一辈子。 有人说他傻,放着舒坦日子不过,偏要跟全日本较劲。可他知道,有些事儿,总得有人去做——就算没人理解,就算被骂“叛国”,也得把真相说出来。 您说他是“叛国贼”?可他比谁都爱日本。他爱樱花,爱寿司,爱京都的老房子,可他更爱“诚实”这两个字。他知道,一个不敢认错的民族,走不长远;一个总骗孩子的国家,没啥前途。 村上春树这辈子,没攒下多少钱,没当过大官,可他攒下了一件最金贵的东西,良心。 就像他说的:“历史是有温度的,会顺着血脉传给下一代。咱们能做的,就是别捂着它,别歪曲它,让后人知道,当年发生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