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上海一对夫妻在为孩子起名字的问题上产生了剧烈的分歧,导致了孩子出生证明无法及时办

上海一对夫妻在为孩子起名字的问题上产生了剧烈的分歧,导致了孩子出生证明无法及时办理,最终走上了法律诉讼的道路。 2023年,张某与王某结婚,次年王某生下了一名男婴。原本是天大的喜事,却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引发了夫妻间的激烈争执。张某希望给孩子起个“霸气”的名字,而王某则偏向给孩子取一个“有内涵、有深度”的名字。由于彼此无法达成一致,两人就名字问题频繁争吵,甚至闹得不可开交。 虽然对于孩子的姓氏问题,双方并无异议,但名字的选择却成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的父母尝试劝解,但并未产生任何效果。王某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而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进一步恶化。 在此过程中,张某尝试单独办理孩子的出生证明,但因为医院规定父母双方必须同意且到场,或者至少出具授权委托书,因此未能如愿办理出生证明。张某随后联系王某请求出具授权委托书,但遭到了拒绝。 本案最初看似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小争执,但却涉及到子女的姓名权和出生登记权等重要法律问题。 根据《民法典》第1015条的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母姓”。这意味着,孩子的姓氏应当由父母共同决定,通常情况下,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姓氏,而无需进行额外的法律手续。然而,在名字的选择上,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父母必须达成一致。 《民法典》并未对名字的内容作出明确限制,名字的选择通常由父母双方自由决定,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即可。这一点在本案中尤其明显,尽管夫妻俩因名字问题发生了冲突,但法律并未对名字的具体内容作出干涉,只要名字不含有不雅或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元素,父母有权为孩子选择名字。 因此,张某和王某的争执实际上不应当涉及到法律层面的争议,而更多的是个人偏好和文化认同的冲突。事实上,孩子的名字如果不符合父母的期望,孩子年满18岁后是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行更改名字的。 出生证明是孩子的法定身份凭证,对于孩子的落户、上学、就医、接种疫苗等一系列社会事务至关重要。根据《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规定,父母双方必须共同同意并签字,才能办理孩子的出生证明。对于未成年子女,父母有法定责任为其办理出生证明,否则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合法身份。 在本案中,张某和王某由于名字争议未能及时办理出生证明,导致孩子在法律上面临缺失身份证明的问题。法律明确规定,孩子的出生证明必须及时办理,否则会侵犯孩子的合法权益,导致孩子的姓名权无法有效行使。 虽然在父母的姓名争议中,法律上并未作过多干预,但涉及到孩子权益时,父母有义务保障孩子的基本权利。例如,在离婚案件中,父母需要对孩子承担抚养责任,并根据法律规定提供足够的抚养费。如果父母之间在孩子的权益保障上产生争议,法院通常会根据孩子的最大利益来进行判决。 在本案中,法院在多次调解之后,终于帮助夫妻俩达成了对孩子名字的统一意见。然而,夫妻间的感情已经无法挽回,导致最终王某选择了起诉,并要求法院判决离婚。在离婚案件中,法院会根据父母之间的争议来做出具体判决,特别是关于孩子的抚养权、抚养费等问题。 如果最终夫妻俩走到了离婚这一步,孩子的抚养权通常会判给母亲,尤其是当孩子年幼时,根据《民法典》第1085条的规定,父母应根据孩子的最大利益来分配抚养责任。然而,父亲张某即便未获得抚养权,也仍然有义务支付抚养费。 根据该条款规定,离婚后,抚养费的支付问题应由法院来判定。通常情况下,支付抚养费的金额会根据父母的经济条件、孩子的生活需求等因素来进行计算。父亲如果拒绝支付抚养费,则将面临法律追诉,法院可强制执行。 通过对本案的分析,可以看到即使是家庭矛盾中的小问题,也会涉及到深刻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障。张某和王某的争执虽然看似是一个孩子名字的问题,但实际上涉及到孩子出生证明、姓名权、抚养权等重要法律问题,尤其是在离婚后,父母仍然有义务为孩子提供抚养支持和法律保护。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姓名和出生登记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而是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身份和合法权益。因此,夫妻双方应当理性对待家庭纷争,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权益,务必遵循法律程序和理性沟通,以确保孩子在一个健康、合法的环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