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2025年世锦赛第九名的成绩尚未平息争议,5名球员获评国际级运动健将的消息再掀波澜。张籽萱、陈厚羽、唐欣虽符合体育总局"9-12名且上场"的明文标准 ,但世锦赛主动得分率倒数第三、决胜局场均仅9.3分的惨淡数据,让这份荣誉显得分量不足。更具争议的是万梓玥、殷小岚的入选——前者上场时间屈指可数,后者作为替补二传全程隐身,被球迷直斥"蹭荣誉"。 国际级健将附带的5-20万元一次性奖励、保送清北资格等福利,使其成为运动员职业发展的重要跳板。但当选拔从"前六名硬指标"放宽至"名次+上场"的模糊标准,规则弹性便可能滋生争议。正如国乒评选中樊振东因世界排名未达标落选,竞技体育的荣誉本应建立在硬实力之上。此次争议折射出的,正是公众对"饭圈式分配"的警惕——当奖牌沦为数字游戏,体育精神的纯粹性将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