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老伴先走一步,晚年最该珍惜的三样物事 人生至秋,枝叶飘零。少年夫妻老来伴,当数

老伴先走一步,晚年最该珍惜的三样物事 人生至秋,枝叶飘零。少年夫妻老来伴,当数十载风雨与共的伴侣先一步离去,生命的寒峭便愈发真切。此时环顾四周,子孙绕膝、承欢尽孝固然可喜,然有三样物事,实比子孙的陪伴更为紧要,乃是维系体面、安宁与尊严的基石,须得倍加珍惜。 首要珍惜的,是自己的健康与自理之力。身体是我们栖居世间的屋宇,至晚年更显其重要。拥有相对康健的身体,能自理日常生活,不单减轻子孙负担,更是尊严所系。 唐人刘禹锡有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健康的身体,让晚年仍能保有独立与自主。无需事事假手于人,自已能吃饭、穿衣、洗漱、行走,便是晚年最大的福气。笔者见过不少长者,虽年至耄耋,因身体硬朗,生活自理,活得体面而从容;也见过一些人,刚过花甲便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虽儿孙孝顺,终日在病榻辗转,尊严日渐消磨。 健康非一朝一夕可得,需要经年累月的珍惜与养护。即使老伴已去,也不可放任自流,当保持适度活动,注意饮食作息,定期检视身体。有了健康,才能拥有真正的晚年安宁。 其次要紧的,是握紧自己的钱袋子,保持经济上的自主。老来有积蓄,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单是生活保障,更是选择权的保障。 《礼记》有云:“长者不以财为礼。”经济独立,方能在晚年生活中拥有话语权和选择权。有自己的积蓄和养老金,便可自主决定生活方式,不需因经济依赖而看子孙脸色。想要添置衣物、改善饮食、外出旅游,甚至资助孙辈,都能够随心而行,不必伸手向人。 经济自主的老人,往往更能获得家人的尊重。笔者一位远亲,老伴走后留下不少积蓄,她不仅自给自足,还时常给孙辈买些书籍文具,家人待她格外敬重。相反,若毫无积蓄,完全依赖子女供养,即使子女孝顺,也难免生出些微妙情绪,久而久之,连自己都会感到不安与愧疚。 老人当有规划地管理自己的财务,不轻易将全部积蓄交给子女,保持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决策权。这不是对子女的不信任,而是对自身晚年质量的负责。 最需珍惜的第三样,是一颗能放下、知足常乐的心。老伴先行,悲恸难免,但若沉湎悲伤不能自拔,便是对生命的辜负。要学会放下,接纳生命的无常,在回忆中寻找温暖而非痛苦。 苏轼在晚年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懂得在简单生活中寻找乐趣,是晚年最大的智慧。知足不是放弃追求,而是学会欣赏当下所有;放下不是忘记过去,而是不让过去成为现在的负担。 有心平气和的心态,才能面对身体的渐衰,接纳亲友的离去,适应时代的变化。这样的老人,即使独处,也能把日子过得充实而宁静,读读书、散散步、听听曲、会会友,自有一番天地。反之,若终日怨天尤人,比较计较,即使儿孙满堂,也难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笔者认识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先生,老伴走后,他坚持每日晨练、读书看报,还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与远方的儿孙视频通话。他说:“活着就要有活着的样。”这种放下过去、接纳现在的心态,正是晚年最珍贵的财富。 健康、经济自主和知足心,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晚年的品质生活。有健康,才能享受经济自主带来的便利;有经济自主,才能为健康提供更好保障;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正确看待健康与财富的价值。 老伴先走,是人生大痛。然逝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前行。珍惜自己的身体,守护自己的经济独立,修炼自己的心境,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逝去伴侣最好的告慰——我依然好好活着,如你曾经希望的那样。 晚景虽短,夕阳犹可珍惜。愿每一位经历离别之痛的老者,都能在这三样物事中找到安宁与力量,让生命的余晖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