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年逾古稀的克林顿,在观看了中国盛大的阅兵式后,留给特朗普的只有一句忠告。 已经年逾古稀的克林顿,见证过中美合作的黄金时期,自然明白贸易对抗对美国农民意味着什么。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任时推动中美经贸合作,那时美国农场主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就拿大豆来说,中国每年从美国大量进口,农民们只要把地里的豆子收上来,根本不愁卖不出去,价格也稳定,一台新拖拉机用不了几年就能赚回来。 那些年,美国中西部的农场很少听说有破产的,农村小镇上的商店、餐馆生意都很红火,因为农民手里有钱消费。 可后来特朗普政府搞关税政策,情况就完全变了。2018年开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越演越烈,中国不得不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这一下就断了美国农民的财路。 要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以前美国大豆有一半左右都出口到中国,一年能卖九十多亿美元。 可加征关税后,短短半年时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就暴跌了80%,从91亿美元掉到只剩下18亿美元。 农民们种出来的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价格也跟着大跌,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农民道格・雷伯特种的大豆,2023年还能卖到每蒲式耳13到15美元,到后来直接跌到9美元,按他每年8万蒲式耳的产量算,一年就少赚40万美元。 更要命的是,种大豆的成本却在一个劲地涨。拖拉机、种子、化肥,没有一样不涨价,一台带GPS的拖拉机要65万美元,化肥价格更是飙升了35%。 农民们本来指望靠种地养家糊口,这下子卖得越多年底亏得越多。虽然政府也给补贴,2018年和2019年一共补了280亿美元,但对农民来说这点钱根本不够。 艾奥瓦州的大豆协会主管格兰特・金伯利说得实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稳定的市场,而不是一时的补贴,因为农业是个长周期的行业,2025年的种植计划早在2023年就得定下来,政策一变,农民两年的辛苦可能就白费了。 关税政策带来的麻烦还不止这些,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了整个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少了,就没钱买新农机,拖拉机制造商爱科集团只能涨价,结果买的人更少了;化肥进口也受影响,价格涨了,最后还是农民买单。 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算过账,该州大豆产业年收入本来有13亿美元,关税政策一来,每年可能损失超过1亿美元。 这钱可不是凭空消失的,农村小镇上的商店、餐馆、农机维修点,生意都跟着一落千丈,主街的商铺空置率越来越高,因为农民没钱消费了。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卡莱布・拉格兰德说过,农业创造的1美元能在当地社区流通6到8次,现在这笔钱没了,整个社区都得跟着受穷。 破产的农场也越来越多,2024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比前一年上升了55%,中西部六个州在2018年的农场破产率就上升了30%,2019年又接着上升20%。 这些破产的大多是中小型家庭农场,他们抗风险能力差,不像大公司能扛得住市场波动。94%的威斯康星家庭农场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有些农民种了一辈子地,最后不得不放弃祖辈传下来的农场。 而那些大公司趁机吞并小农场,农村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前那种邻里互助的热闹景象也少了。 其实中国市场对美国农民有多重要,看看数据就知道。艾奥瓦州超过20%的农产品都靠出口,过去一二十年中国一直是最大的市场。 2024年中国虽然进口美国大豆的比例降到了21.1%,但一年还是买了2214万吨,要是没有这些订单,美国大豆的价格还得跌。 而且中国不光买大豆,还买玉米、棉花、牛肉这些农产品,这些订单关系着美国中西部无数农民的饭碗。克林顿当年推动中美合作,就是看到了这种互利共赢的可能,农民赚到钱,国家经济也更稳定。 现在再看看那些贸易对抗的后果,除了农业,美国的木材出口下降42%,汽车出口也下降约三分之一。 这些行业的工人同样面临收入减少、失业的风险。而中国这边,既然从美国买不到便宜的大豆,就转头从南美、欧洲进口,美国农民想再把市场抢回来就难了。就像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代表说的,再这样下去,可能要永远失去中国市场。 所以克林顿那句忠告,其实是过来人最实在的提醒。阅兵式再热闹,也不能帮美国农民把大豆卖出去;跟中国较劲再多,拖拉机的油钱、化肥的账单也不会自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