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9 月 11 日李在明突然换驻华大使,把 “总统二代” 卢载宪推到台前,这步棋看

9 月 11 日李在明突然换驻华大使,把 “总统二代” 卢载宪推到台前,这步棋看似意外,其实早有铺垫 —— 上月 19 日咱们的戴兵大使刚去祭扫了卢泰愚的墓地,这一来一往的动作,就像外交场上的暗语,彼此心照不宣。 要说最近中韩外交这波操作,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里头的门道。 卢载宪这身份可不一般,他是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的儿子。当年正是卢泰愚顶着压力,在 1992 年敲开了中韩建交的大门,让两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对峙走向合作。现在把他儿子派来当大使,等于把这段友好历史摆在明面上。 就像戴兵大使在卢泰愚墓前说的,“中韩关系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历史传承”,这话可不是白说的。李在明选这么个人选,等于举着 “延续传统” 的牌子,给两边关系递了个台阶。 有人可能琢磨,为啥李在明自己不亲自来参加中国阅兵?说到底还是怕得罪美国。 这几年韩国夹在中美之间,日子不好过 —— 安全上靠美国驻军撑腰,经济上却离不开中国市场。 今年前两个月中韩贸易虽说降了 0.1%,但 3355 亿的盘子摆在那儿,三星、现代这些大企业在中国的厂子还在开足马力生产。李在明派个代表去阅兵,自己留在首尔应付美国那边的压力,转头就用卢载宪这张牌安抚中国,算盘打得噼啪响。 其实卢载宪早就在为这事儿铺路。 前两年他频繁来往中韩之间,去青岛参加过中韩经贸论坛,还在延边考察过朝鲜族社区,对中国的情况门儿清。比起那些只会照本宣科的职业外交官,他身上的 “卢泰愚之子” 标签自带亲和力。 毕竟老一辈人还记得,当年卢泰愚访华时带来的第一批韩国游客、第一笔韩资投资,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友好记忆。现在把他派过来,比说一万句 “加强合作” 都管用。 这事儿最妙的是时机。戴兵大使刚祭过卢泰愚,韩国就官宣新大使,等于两国默契地完成了一次 “历史接力”。 要知道美国最近总在亚太煽风点火,逼着盟友选边站,韩国这时候亮明 “延续友好” 的态度,既是给中国吃定心丸,也是在告诉美国:中韩关系有自己的节奏,不是谁能随便搅和的。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就像走平衡木,尤其是韩国这样的国家,两边都得罪不起。 李在明不亲自来阅兵,是怕踩了美国的红线; 派卢载宪当大使,是不想凉了中国的心。 这种 “既不得罪大哥,又不得罪邻居” 的操作,看着复杂,其实就一句话:在大国之间找活路,既得有硬实力,更得有懂历史、会来事的明白人。 现在卢载宪带着父亲的老照片来赴任,行李箱里装的不光是外交文件,更是中韩这三十年的交情。 接下来就看他怎么用这份 “历史人情”,在贸易谈判、文化交流这些事儿上发力了。 毕竟墓碑前的菊花总要换成谈判桌上的共识,这才是卢泰愚当年建交时盼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