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军军长高吉人重伤被俘,住院时,他遇到了部下,悄悄对他说:“粪坑水位每三月下降一次,咱们钻粪坑逃跑,如何?” 高吉人时任国军70军中将军长。 淮海战役中,70军被困陈庄,面对华野的进攻,身为军长的高吉人亲自上阵,还带队发起了反击。 但在激战中,高吉人胸膛中弹,受了重伤。 高吉人受伤后,有架国民党的飞机在陈庄降落,杜聿明见状,就让高吉人乘坐这架飞机离开。 杜聿明和高吉人的关系很好,两人都是榆林人,还是榆林中学的同学。后来,在杜聿明的建议下,高吉人报考了黄埔四期,毕业后,高吉人就在杜聿明麾下当兵,他先后跟了杜聿明20多年。 正因如此,杜聿明才会对高吉人如此照顾。 但当时,被困在陈庄的国军中将并不少,这些人都怕死,他们都想离开陈庄,而想活着突围,难度很大,与之相比,坐飞机离开陈庄,风险无疑更低。 因此,许多国军军官,都争着上飞机,降落在陈庄的飞机是L5联络机,这种型号的飞机并不大,一般就是空投蒋介石的命令,或者运送重要伤员,无法载太多人。杜聿明的本意,是让高吉人坐着这架L5联络机离开陈庄,但飞机却被另一个中将占了。 这个中将,叫郭一予,郭一予时任徐州剿总办公室主任,他是黄埔一期生,中将军衔。 杜聿明率部从徐州撤离前,由于徐州各方都提前知道了消息,导致杜聿明组织撤退时,徐州已经陷入混乱,各方人员都抢着撤离,纷纷涌入机场。 这就导致徐州的机场陷入混乱,连剿总司令刘峙差点都坐不上飞机,何况是郭一予,郭一予见无法坐飞机离开,只好和杜聿明一起撤退。 突围过程中,杜聿明为了提高突围的效率,就决定甩掉后勤和机关人员。郭一予顿时就急了,他一边大骂杜聿明,一边组织人员,打算投奔华野。 投奔华野路上,郭一予碰到了两军交战,他担心继续前进会有危险,又退了回来,结果刚巧就碰到了杜聿明准备用飞机送高吉人离开战场。 郭一予眼睛一亮,迅速冲了上去。 抱有类似想法的国军军官很多,但郭一予抢在他们面前上了飞机,高吉人因为受了重伤,被人用担架抬着,速度就不如郭一予。郭一予上飞机后,因为担心被赶下来,索性霸占了飞行员的座位。 这样,高吉人好不容易被抬上飞机,飞行员却要和郭一予争抢座位,不管飞行员怎么说,郭一予就是不下来,两人经过争执和商议,最终决定让飞行员坐在郭一予的大腿上开飞机。 这个过程,就浪费了很多时间。等飞机要起飞的时候,华野的炮兵已经注意到了这架飞机,就向其发射了炮弹,结果,飞机刚起飞,就被炮弹打中。 在华野的炮击中,飞机的引擎被炸掉了,就无法继续起飞,飞机还着了火,被放在机舱的高吉人因受了伤,无法自行离开。若非部下及时把高吉人抢救出来,恐怕他就要被大火活活烧死了。 随着飞机起火,高吉人已经无法通过乘坐飞机离开陈庄了。在后来的突围中,高吉人被“抛弃”了。 说是“抛弃”,其实也是为了他“好”。 因为高吉人本就受了重伤,被抬下飞机后,他的伤情恶化,必须尽快救治,不然就会死。 在突围路上,不仅没有救治条件,还会颠簸,高吉人伤势这么重,沿途的颠动,很容易把他颠坏。 当时许多国军将领都知道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他们认为,把高吉人丢给解放军,解放军就会把他给治好,这对高吉人来说,是最好的办法。 就这样,高吉人被“丢”给了华野。 华野见高吉人是中将军长,又受了重伤,果然把他送进医院抢救,不久,高吉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身体稍微好转后,高吉人就打算逃跑。 住院期间,高吉人发现,医院的粪坑,每隔3个月水位就会下降一次,而且粪坑还直通医院的围墙外面,他就想着通过粪坑逃离医院。 当时,70军139师副师长华心权也在医院治伤。 高吉人认为一个人逃跑,成功率不高,就去找了这位部下,对他说:“医院粪坑每3个月水位下降一次,且直通院外,咱们一起钻粪坑逃跑,如何?” 华心权也有逃跑之心,听了高吉人的话,他很快就点头。华心权患有风湿病,经常找医生要酒喝,他就偷偷把这些酒攒下来,等到逃跑当天,华心权用这些攒下来的酒,请看守喝酒,将其灌醉。 把看守灌醉后,华心权、高吉人就一起钻着医院的粪坑逃走了,这条逃跑路线,太过另类,很多人都想不到,所以等到看守发现两人是从医院的厕所逃走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 此时的高吉人和华心权已经跑远了,他们先是跑去了重庆,后来又去了上海、福州等地,最后跑到了台湾。到了台湾,高吉人获得了重用,蒋介石让他担任第5军的军长、陆军预备兵团副司令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