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西游记》唐僧父母的故事,越看越费解:明明最后陈光蕊复活、唐僧报仇,一家破镜重圆了,可殷温娇却非要自杀,这已经是她第四次寻死了,前三次要么被拦、要么没成功,这次却“从容就死”,到底为啥? 其实这事儿得先从她的经历说起。作为丞相女儿,她没找门当户对的权贵联姻,反而用抛绣球的方式嫁给新科状元陈光蕊,有人猜是丞相怕树大招风避嫌,也有人脑洞大开觉得她早有私情。可刚成亲就随夫赴任,路上陈光蕊被水贼刘洪杀害,殷温娇没怎么挣扎就从了,后来生下唐僧,没找稳妥方式安置,反而让孩子顺江而下,这操作也让不少人疑惑她是不是想弃子。 更让人不解的是,她跟着刘洪十几年,明明有机会联系娘家,却连信都没写过,直到唐僧长大找上门,才让儿子去给丞相报信擒贼。可等真的一家团圆,陈光蕊官复原位,她却非要死——有人说,这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失了贞洁,哪怕是被强迫的,在封建礼教里也是“不洁”的;也有人点破关键:唐僧身世这段是清朝人补的附录,明清思想保守,觉得她作为状元妻、高僧母,失贞后就没资格活着,作者就是要她用死成全“贞烈”之名。 前三次自杀,要么是为了塑造陈光蕊、唐僧的“道义”被拦住,要么是使命没完成(比如没等唐僧报仇),等一切尘埃落定,她这个“工具人”的任务结束,在当时的价值观里,“失贞的女人”自然没理由留在世上。还有人细想:陈光蕊真能接受她吗?就算表面团圆,之后可能也是吵架、纳妾,儿子出家,她在家没地位,日子一眼望到头,或许对她来说,死才是解脱。 对比吴承恩原著里对女性的态度,比如让猴哥帮金圣宫娘娘保住清白、为百花羞公主扫清后患,就能看出这段补写的“裹小脑”——把女性的贞洁看得比命还重,哪怕她是受害者,也得用死来“赎罪”。 你们觉得,殷温娇的死,是封建礼教的悲剧,还是作者笔下工具人的必然结局? 唐僧之母殷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