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KBS新闻在今年7月上线了一部轰动韩国的纪录片《人才战争》,包括“痴迷工科的中国”与“痴迷医科的韩国”上下两集——
在纪录片的镜头里,中国这边是:小学生学编程、清华“姚班”选天才、杭州六小龙创业,国家砸钱把工科生捧成英雄。
而镜头转向韩国,展现的却是:尖子生复读十年只为考医科,首尔大工科录取也退学,老科学家因经费砍半投奔中国。
其实纪录片里展现的中国如何重视工科,我们国内大部分人都习以为常,但是为什么作为邻国的韩国直到现在好像才发现?并且一发现就轰动全国?一个看完纪录片的韩国研究员写了一篇观后感,或许能够给我们答案——
(以下是翻译内容,原文在图片里)
- 纪录片《人才战争》在KBS播出后热度极高。
- 现在热度稍退,想趁机聊聊我的相关经历。
中国——如果你不是专门研究政策的科研管理者,
就算在研究所上班,也几乎没有机会去评估别国的技术实力。
顶多读读别人写的报告罢了。
三年前,我参与制定一项国际联合研究战略,负责收集并分析论文。
“除了中国,看看还有哪些国家值得合作。”
我把中国数据剔除后,结果怪得离谱,只好给负责人打电话。
我:“如果不参考中国的论文,这项领域里40%的数据就都没了,你确定这样可以吗?”
对方:“没问题的,中国发的那些都是低水平论文,剔掉更好。”
后来我把预处理顺序换了,先挂期刊排名再剔除中国。
我:“可中国在Nature、Science、ACS这些顶刊发得很多啊?”
——“反正中国不在合作名单里,拿掉吧。”
就这样没再深究,我就把中国贡献的所有论文成果和数据全部剔除了。
可是呢,虽然这么做了,但我心里一直别扭,直觉觉得有哪里不对劲。直到两年前,我终于有机会按自己想法做分析:
结果真相让人害怕的胆寒——
氢能、光伏……但凡叫得出名字的能源领域,中国全是第一,
而且是“不给别人活路”的那种第一。
曾经默认最强的美国,成绩却意外地惨淡。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犯了错误,于是把流程检查了好几遍。
结果没有错误。
中国拥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技术实力。
让我们国家陷入困境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把东西做得便宜,
而是因为中国把好东西做得又好又便宜。
后来我发现,也有一些人发表了类似的看法。
我也告诉了身边的人。
可大家都不相信。
- “那是中国人在美国或欧洲发表的论文吧?”
- 不是的,那是中国国内发表的论文。
- “他们只是互相引用,把影响因子抬高而已。”
- 是吗?难道《Nature》也是这样的期刊吗?
中秋节在岳母家看电视时,新闻里播报了电动车火灾。
-- 岳母摇头说:“谁让他们用中国低价电池,才会出这种事。”
-- 我对她说:“中国在电池领域可是世界最先进的国家。”
后来,我之前做报告的那个方向的研究发表禁令解除了,所以在2024年11月于国内举办的国际学会上,我如实做了客观全面的报告。
果不其然,看着听众的表情,因为真真实实的数据就摆在眼前,他们只能接受,却还如梦似幻,好像没有睡醒。
在我之前发言的加拿大政府代表对我说,如果有机会,希望我能在他们国家也做一次报告。
中国原来已经到了这样的水平,可世界上的人们还不知道现在的真实情况。
DeepSeek——今年1月横空出世,
全世界炸锅,韩国也跟着受冲击。
一时之间,全世界的互联网突然冒出很多“我早就知道中国很厉害”的人,还故作清醒地反问“你们以前瞎了吗?居然不知道中国的真实水平吗?”
我看到这些互联网怪象,一方面欣慰,一方面想起自己当年因为如实说了中国有多牛逼,换来的却是被嘲笑,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但是……罢了,韩国现在总算肯正视,也算好事。
“像中国那样拼命996吧!52小时工作制才是问题!”——
这类口号曾刷屏;
等DeepSeek开发者年薪几亿韩元、手握几万块GPU的消息传开,
声音才渐渐小了——
谢天谢地。
想在这儿彻底完蛋,办法只有一个:
无知却硬要人坐下别动。
——被逼加班也不干活的人,只会耗时间。
KBS《人才战争》——播得正是时候。
片里中国的氛围,让我想起韩国七八十年代。
我们也曾经那样。我97级,当年高考状元去的还是首尔大自然科学部呢。
IMF也指出得很到位。
指出了韩国社会“医学院热”的问题,但并没有责怪选择医学院的人,这很好。
IMF刚过去的2000年前后,出现了“理工科敬而远之现象”的说法,但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人文学科凋敝危机”。
IMF之后,人们追求稳定,教师和公务员的竞争率高得惊人。
后来,教师因师道尊严受侵害、公务员因薪资问题而不再是首选,于是高考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们选择了医学院。
其实在IMF之后,选择医学院研究生院的理工科人才并不少。
在沉船中找到救生艇并搭上去的人,不应该被指责。
在第一部《痴迷工科的中国》中,那些立志考工科的中国孩子的表情,
和第二部《痴迷医科的韩国》中,那些立志考医科的韩国孩子的表情是一样的。
ㆍ他们一定在想象自己光明的未来。
在第一部《痴迷工科的中国》中,那些中国孩子父母的表情,
和在《Teachers》中那些韩国孩子父母(希望孩子上医学院)的表情是一样的。
他们一定觉得,只要孩子沿着这条路走好,心爱的子女就会走上鲜花铺就的道路。
我偶然看到一份澳大利亚的报告——2024年8月写成的。
虽然研究领域略有不同,但他们用的数据和我用的是一样的,得出的结论也一样。
我突然觉得:无论别人怎么说,我都不应该丢掉自己用数据得出的判断。
积压了很多稿债。
得在为时已晚之前,把它们拿出来。
有很多内容需要告诉大家。
有人对关于中国的照见感到不舒服。
“中国那种国家,不可能有创造力。”
“中国很快就要崩溃了。”
1591年,朝鲜大臣黄允和金誠一对丰臣秀吉是这样报告的:
黄允成说:“他的眼神炯炯有光,看起来是个有胆识、有谋略的人。”
金誠一说:“他的眼睛像老鼠一样,不是个令人畏惧的人物。”
然而第二年,日本就入侵了朝鲜,导致无数人死亡。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