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绣娘协会在石屏县正式成立
这是我州推动民族文化传承、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中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
标志着全州刺绣产业
从“单打独斗”走向了“抱团发展”的
新阶段
红河州绣娘协会成立现场
一针一线,绣出锦绣天地;一心一意,织就幸福生活。红河,是一片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彝绣的奔放热烈、苗绣的精致典雅、瑶绣的细腻厚重、哈尼绣的独特韵味……当前,州委、州政府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红河州绣娘协会的成立,是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妇女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红河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据悉,该协会落户在石屏的李怀秀李怀福非遗传习所,首批已吸纳单位会员7家,个人会员87名,涵盖全州各县(市)的刺绣从业者,包含哈尼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绣娘。旨在把歌、舞、乐、民风民俗、手工艺一体向外展示、展演,更好地传承、发展刺绣文化,提升刺绣产品的质量及市场占有率,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把刺绣产品更好、更快地推广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广大绣娘纷纷表示,将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工匠精神,用热爱和执着守护好民族的瑰宝;勇于创新创造,紧跟时代步伐,让传统技艺绽放新的光彩;提升市场意识,学习经营本领,自强不息,在广阔的市场天地中实现自身价值,在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绽放巾帼风采。
未来,红河州绣娘协会将凝聚全州各族绣娘、合作社与企业,健全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市场需求融合,研发符合市场的新产品。探索“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完善产业链,带动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聚焦青年绣娘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研习、培训、交流、竞赛活动,支持大师带徒与老中青梯队建设。挖掘整理传统纹样针法,建立档案数据库,探索文化基因解码与价值再生,深化“非遗进校园”以传承技艺;健全技艺交流、等级评定机制,激发绣娘提升技艺的内生动力。把握市场脉搏,对接国内外高端与大众消费市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红河绣娘”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红河特色文化名片与企业品牌。
记者:周勇张娜虾伟通讯员:冯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