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看大熊猫?看四川如何养大熊猫!老挝国会副主席探访都江堰基地取“生态真经”

川观新闻马宁/文记者郝飞/图、视频

9月11日上午,在出席“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前,老挝国会副主席坎贝·丹腊率团参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尽管下着雨,坎贝·丹腊依然兴致盎然,只为给老挝亚洲象保护寻得可借鉴的“生态方案”。

老挝拥有丰富自然资源,亚洲象是其珍贵国宝,但在保护过程中面临栖息地减少、人象冲突等诸多挑战。“我们希望能从中国的大熊猫保护经验中获得启发,找到适合老挝亚洲象保护的有效途径。”老挝代表团成员说。

在大熊猫活动区,幼仔“紫苏”“紫林”正在竹堆间嬉戏玩耍,母亲“苏琳”则安静进食。温馨的场景引发坎贝·丹腊的浓厚兴趣:“它们是自由恋爱,还是人工辅助‘相亲’?”

风趣问题引得代表团会心一笑。“我们尊重自然,也注重科学。既让熊猫自然择偶,也通过人工授精精准辅助。”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语气郑重。因为这个看似轻松的提问,实则是旗舰物种保护的核心难题——“繁育难”。

李德生介绍,通过科研攻关,保护研究中心已成功突破“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大瓶颈,推动圈养大熊猫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百余只,增长至目前的757只。更令人欣喜的是,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近1900只,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听到这里,坎贝·丹腊连连点头,赞叹不已。

“那如何让圈养大熊猫走出‘庇护方舟’,进行野化放归呢?”坎贝·丹腊追问,这也是他此行另一关切的问题,因为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珍稀动物野生种群的关键之一。

“中心有专门的‘野培学院’。”这个答案让坎贝·丹腊眼前一亮。自2003年起,保护研究中心启动了大熊猫野化放归项目,通过从圈养种群中挑选合适个体进行野化培训,使其逐步适应自然生存环境,随后将其放归至孤立小种群中,以缓解其濒危状态。此外,中心还积极开展野外引种等研究,显著促进了大熊猫濒危小种群的保护工作。同时,保护研究中心还致力于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保育及野生动物救护等多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坎贝·丹腊表示此次访问“收获远超预期”,中国的大熊猫保护经验全球瞩目,代表团将把这些宝贵经验带回,同时希望两国在动物保护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为全球生态保护事业作出贡献。

这场聚焦“大熊猫保护”的考察,承载着老挝守护亚洲象的迫切需求,四川在珍稀物种保护领域的成熟经验,正成为跨越国界的生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