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九和三伏是怎么推算的?听听老师怎么说

松子说学习 2024-08-16 10:16:41

今年的夏天格外长,已经立秋了,气温还是很高,树上的蝉声让天气更加热辣滚烫。

民间有一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意思是指一个人勤奋努力、意志坚强,在一年当中最冷和最热的时候,也不会停止锻炼、学习。民间还有一句说法: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就是指一年最冷的时候是在三九,最热的时候是在中伏。

很多时候,我对老祖宗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佩服之余,也在想,在古代,科学技术非常落后,古人是如何通过精密计算,总结出了这些规律呢?有人说,地球上存在过史前文明。对这种说法,我是赞成的。因为即使到了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都没有撼动“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计时法”。相反,通过高科技手段对太阳日、恒星日、朔望月等进行了精密计算,愈发觉得老祖宗的智慧。并且,到现在为止,在计时方法上,并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在聊正题之前,先科普一下二十四节气。对二十四节气,很多网友比较熟悉,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诵二十节气歌了。

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节点

一年有12个月,二十四节气平分到一年的时间里,每个月就有2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有4个“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意思是从那天开始,就分别进入春夏秋冬的季节了。除了这4个“立”之外,还有“两至两分”,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这几个节气有什么特点呢?

春分的时候,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全球各地的昼夜平分。从这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北移,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开始变短。

夏至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到了地球的最北界线,也就是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长,黑夜达到一年当中的最短。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北半球的白昼开始变短,黑夜开始变长,但是整体来说,北半球的昼长大于夜长。

秋分的时候,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和春分一样。不过,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开始直射南半球。秋分过后,北半球的白昼继续变短,黑夜继续变长,整体来说,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了。

冬至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到了地球的最南界线,也就是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当中的最短,黑夜达到一年当中的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的白昼开始变长,黑夜开始变短,但是整体来说,北半球的夜长大于昼长。

先聊聊三伏天是如何推算的

三伏天分成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正常情况下,每个“伏”持续的时间是10天,三伏天的时间持续30天。三伏天正逢盛夏,是一年当中气温最炎热的时候。

三伏天的计算是以“两分两至”中的夏至日作为参照的。传统历书上有这样的规定:“夏至三庚便数伏”。什么意思呢?夏至,我们刚才看了,是二十四节气的一部分。三庚又是一个什么东东呢?这又涉及到另一种计时方法,即天干地支计时法。

所谓的“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天干有10个,地支有12个。12个地支还被当成了中国人的十二属相,国外有24个星座,我们有12个属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利用天干和地支如何计时呢?先从天干中的“甲”和地支中的“子”开始,两两组合,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了。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0个天干已经用完了,地支还有2个没有使用,怎么办?再从天干的“甲”开始:甲戌、乙亥、丙子、丁丑……

这么一直排下去,你会发现,再一轮到“甲子”的时候,正好是60个。因此,民间有“一个甲子六十年”的说法。天干地支不仅用于年份的计算,还能用于一个月当中每一天的计时呢!接下来科普的就是用天干地支对每天的计时方法。

比如今年的正月初一是甲辰日,初二是乙巳日,初三是丙午日等等。计时方法与年份计时一样,天干地支依次两两组合。

“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指夏至日过后,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比如,今年的夏至日是6月21日,这一天是丙辰日,接下来的第1个“庚日”是6月25日(庚申日),第2个“庚日”是7月5日(庚午日),第3个“庚日”是7月15日(庚辰日),初伏就从这一天开始了。

初伏一共是10天,在7月24日结束,中伏在7月25日开始。如果没有其他的规定,中伏的时间也是10天。但是,老祖宗聪明啊,他们发现中伏也是10天的话,在有些年份,与气候变化规律不一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于是就规定:中伏10天过后,出现的第1个庚日,如果在立秋之后的话,中伏就此结束,开始三伏。如果出现的第1个庚日,还没有到立秋,那么,对不起,中伏继续延长10天!

举个例子,还是以今年为例。进入中伏后的10天,出现的第1个庚日是在8月4日,而立秋的时间是在8月7日。因此,中伏只能继续延长10天。所以,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整个三伏的时间就是40天,比正常年份多了10天。

最后聊聊三九天是如何推算的

北方人对“数九”应该不陌生,“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黄牛遍地走”。南方和北方的数九歌不完全一致,因为南方和北方的气候不一致,农事安排也存在区别。

三伏天的初伏是从夏至日过后第3个“庚日”开始计算的,那么“数九”是从哪一天开始计算的呢?

数九的计算方法比数伏的计算方法简单一些,就是从每年的冬至日开始的。上面已经科普了,冬至日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候,冬至日过后,北半球的白昼开始慢慢变长,黑夜开始慢慢变短。估计看到这里,有网友可能有些懵了:从冬至开始,白天长了,正午的太阳高度也在变高了,按理说气温开始升高了,为啥又进入了数九寒冬呢?

有这种疑问很正常。我先举个例子,在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是中午12点,还是午后两点?大家肯定在平时的生活当中都有体验和感受,一天当中的气温最高值并不是出现在中午12点这个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相反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原因就是气温的升高需要一个过程,太阳到地球,地面再到近地面的空气,因此气温最高值有一个滞后性。

同样的道理,在一年当中,气温最低值也不是出现在白昼最短的冬至日,而是有一个延迟,大约延后一个月左右才开始到达气温最低的时候。

比如2024年的冬至日是12月21日,从这一天开始,每9天就是一九,依次数到九个“九”。二九是12月30日开始,三九是2025年1月8日开始(小寒后的第4天),四九是2025年1月17日开始(大寒后的第7天),五九是2025年1月26日开始,六九是2025年2月4日开始,七九是2025年2月13日开始,八九是2025年2月22日开始,九九是2025年3月3日开始。整个数九时间一直持续到3月11日,3月12日数九结束,植树节到了,北方可以开始栽花种树了。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您对数伏和数九的道理明白了吗?您对老祖宗的智慧是不是应该点一个赞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