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犯错误,妈妈批评了他几句。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熊孩子竟然找来一把锤子,要来打妈妈。只见熊孩子锤子举过臂膀,一副盛气临的气势。妈妈见状后,夺过锤子,对准熊孩子的屁股就是一顿输出,熊孩子疼的哇哇大哭。 当时我在旁边看着都吓了一跳,那孩子也就五岁左右,平时妈妈带他出门总把零食玩具塞满背包,走路怕摔着、吃饭怕噎着,怎么也没想到会对亲妈动锤子。后来跟孩子妈妈聊起,才知道这不是第一次了,前几天因为不让看动画片,孩子就把平板电脑摔在地上,当时奶奶还护着说“孩子还小,不懂事”,结果这次胆子越来越大。 其实妈妈打完也偷偷红了眼,晚上还特意给孩子屁股涂了药膏,一边涂一边跟孩子说:“不是妈妈想打你,你拿着锤子对着我的时候,妈妈心里又怕又疼。怕你伤着自己,更疼你怎么变成了这样。”孩子当时抽抽搭搭的,可能还没完全明白,但第二天主动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还跟妈妈说了句“对不起”。 现在好多家庭都惯着孩子,吃饭追着喂、衣服帮着穿,孩子稍微受点委屈全家人围着哄。可这样真不是疼孩子,就像邻居家那个七岁的男孩,到现在还不会自己系鞋带,上次在幼儿园跟同学抢积木,直接咬了人家一口,家长还说“孩子只是护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自己想要什么都该得到,稍微不顺心就发脾气,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错,什么是尊重。 我倒觉得这位妈妈的做法没什么错,当然不是说要经常打孩子,而是该立规矩的时候必须立住。比如孩子故意摔东西,就得让他自己捡起来;吃饭挑食,就饿着等下一顿;对长辈没礼貌,就得好好道歉。平时也可以让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像摆碗筷、叠袜子,让他知道家里的事不是只有大人该做,也能慢慢学会体谅别人。 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有个孩子在商场里因为妈妈不给买玩具,躺在地上又哭又闹,还伸手打妈妈的脸。妈妈没有发火,也没有妥协,就站在旁边看着他哭,等孩子哭够了,才蹲下来跟他说:“想要玩具可以好好跟妈妈说,但动手打人、撒泼打滚是不对的,妈妈不会因为你哭闹就答应你。”后来孩子乖乖跟妈妈走了,从那以后再也没这样过。 说到底,教育孩子就像种树,小的时候不把歪枝剪掉,长大了就很难长直。疼孩子不是无底线的纵容,而是让他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教会他尊重别人、承担责任。要是等孩子长大了,因为一点小事就跟人动手,到时候再想管可就晚了。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