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 河南郑州一个20岁女孩被男友断崖式分手后,一时无法接受,开始整夜失眠,茶饭不思,甚至出现厌食症状。短时间内身上的毛发都脱落了。 这姑娘叫小林,在郑州一所职业院校读护理专业。 她和男友是高中同学,从校服到情侣装,整整谈了四年恋爱。去年冬天男友突然失联,三天后发来消息说“性格不合”,没有任何解释就断了联系。 小林每天守着手机等消息,从最初的焦虑到后来的麻木,整个人瘦了十多斤,连专业课都没法正常上。同宿舍的小姐妹发现她枕头下藏着安眠药空瓶,才硬拉着她去医院。 接诊的皮肤科医生王妍后来在采访中提到,小林来诊室时戴着帽子和口罩,掀开帽子的瞬间,头皮白得刺眼。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普秃,是斑秃最严重的类型,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全身毛发脱落。王医生说,她从医二十年见过上百例斑秃患者,但像小林这样短时间内全秃的还是头一回。 “小姑娘攥着病历本的手一直在抖,眼睛肿得几乎看不见眼珠。” 治疗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最初三个月,小林每周要打两针激素,手背被扎得青一块紫一块。她对着镜子看到自己浮肿的脸,躲在被子里哭了整夜。 母亲辞了超市的工作专门照顾她,每天变着花样做小米粥、山药羹,可小林闻到油烟味就干呕。最煎熬的是心理关,她不敢出门,甚至拒绝见闺蜜,觉得“自己像个怪物”。 转机出现在一次复诊。王医生建议她试试心理咨询,说很多斑秃患者的病情反复都和心理状态有关。 每周三下午,小林都会准时出现在医院的心理诊室。咨询师引导她写情绪日记,鼓励她把对前男友的愤怒、不甘都写下来。 有天她突然问:“我是不是很没用?连感情都处理不好。”咨询师反问:“你能连续三个月坚持治疗,每天强迫自己吃半碗粥,这不算坚强吗?” 三个月后,小林的头皮开始冒出细小的绒毛。那天母亲举着放大镜看了又看,突然红着眼眶笑出声:“咱闺女的头发要回来了。” 小林摸着新生的发茬,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去公园散步。她戴着遮阳帽坐在湖边,看着柳枝在风里摇晃,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注意过春天的颜色。 现在的小林头发已经长到齐耳,虽然眉毛还是淡淡的,但整个人精神了许多。她重新回到学校上课,还报名参加了心理社团。 上周复诊时,王医生告诉她,最新的研究显示,JAK抑制剂类药物对重度斑秃有效,近半数患者用药24周后毛发覆盖率能恢复80%。小林笑着说:“就算头发长不回来也没关系,我现在知道了,比头发更重要的是学会爱自己。” 这场变故让小林明白,感情可以让人成长,但绝不能成为摧毁健康的理由。 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收到上千条私信,其中一条让她特别触动:“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事,看到你的故事,突然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小林说,这或许就是命运安排的意义——让她在最黑暗的时刻,成为别人的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