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对夫妻因感情问题长期分居,双方此前约定:母亲承担孩子初中、高中阶段的费用,父亲则负责儿子大学期间的支出。如今儿子考上大学,急需一万多元学费,父亲却迟迟不愿转账,母亲焦急万分求助媒体,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据了解,乔女士与丈夫李先生感情早已破裂,分居期间儿子跟随母亲生活。儿子今年考上大学,开学日期定在9月4日,学费、住宿费等加起来需要数万元。 根据当初的约定,李先生应承担这部分费用,并曾答应拿出10万元作为大学开销。然而临近开学,父亲却突然反悔,迟迟不肯出钱。 记者联系到李先生后,他却满脸委屈地道出另一番情况。得知儿子被大学录取,他非常高兴,立刻买了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作为礼物,并希望儿子能在开学前回一趟家,给爷爷磕个头、接受家人的祝福。 没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心愿却被儿子冷漠拒绝,对方仅回了一句“我不习惯这样做”。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李先生。尤其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之后儿子发来的信息语气极其恶劣,甚至带有威胁:“明天我来就踹门了,你给我等着,我懒得在你这个废物身上浪费时间,我必须要拿到钱,不然要从你身上拿点东西。”这些字句让李先生感到心寒至极,一时之间不愿支付学费。 为什么父子关系会走到这个地步? 原来,多年以来,李先生常年在外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加上他脾气较为急躁,经常与妻子发生争吵,有时甚至动手,导致夫妻关系急剧恶化。 而乔女士也在婚姻之外寻求情感慰藉,两人之间信任彻底破裂。最让李先生难以接受的是,当家庭矛盾爆发时,儿子不仅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反而指责他,甚至一度要对他动手。 尽管李先生对妻子心有怨恨,但对儿子始终存有一份牵挂。他坦言,并不指望儿子未来为他养老,只希望孩子能成才、有好的前途。因此,得知儿子考上大学他非常高兴,本想借此机会修复关系,却没想到遭遇如此冷漠和威胁。 而从儿子的视角来看,他从小到大目睹父亲对母亲施暴、对自己缺乏关心,他认为一个没有尽到责任的父亲,也不配得到他的尊重。 在法律层面,根据《民法典》第1067条,父母对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仍负有抚养义务。子女虽已成年,但因上学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可能需要继续承担相应责任。 此外,李先生此前与乔女士有关于大学费用的约定,这一约定具有合同效力,若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值得欣慰的是,经记者调解,最终儿子认识到了自己言辞不当,向父亲道歉。听到一句“对不起”,李先生热泪盈眶,心结也得以化解,表示愿意亲自送儿子去大学,并支付所有学费。 这起家庭纠纷不仅反映出夫妻矛盾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更提醒我们,亲情并非只有物质付出就能维系。 缺乏陪伴与尊重,再丰厚的经济支持也难以换来孩子的真心认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建立在日常点滴的关怀、尊重与理解之上的。 只有真诚的沟通与反思,才能避免家庭成为战场,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