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六大毒计,听完能让人头皮发麻,尤其是最后一个,简直是不世出的狠招…… 咱们聊中国人的智慧,总绕不开孙武的《孙子兵法》,但 “计谋” 这东西走着走着就分了岔 —— 有些计谋彻底变成了 “毒计”,它们不靠刀枪拼杀,专挑人心的弱点下手,一旦使出来,基本无解。 春秋时候的齐国,出了三位响当当的猛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不仅结为异姓兄弟,立下的战功更是一个赛一个的耀眼。相国晏婴怕他们功高震主,就设了个局:设宴时只拿出两颗桃子,让三人按功劳大小来分。结果两人抢先夸自己的功劳拿了桃子,最后一人又气又愧,当场指责他俩,最后仨人全羞愤自杀了。晏婴没费一兵一卒,就借着人性里的虚荣和冲动,除掉了威胁君权的心头大患。所以说啊,专挑人心下手的计谋,可比那些明晃晃的刀枪要可怕多了。 东汉末年,董卓刚一死,他手下的凉州军立马没了主心骨,一个个都慌了神,只想赶紧四散逃命。谋士贾诩看透了他们的心思,煽风点火怂恿李傕、郭汜:“不如反攻长安,打着‘奉国家、令天下’的旗号干一番大事!” 就这一句话,十万大军把长安围得水泄不通,王允被杀,汉献帝又成了傀儡。贾诩借着众人的恐惧和野心翻了盘,长安破城后百姓遭了殃,他自己却在这场乱局里给自己谋了条活路。 要是说上面这些是 “诛心”,那管仲玩的 “贸易战” 就是实打实的 “诛国” 了。当年齐桓公想报鲁国的边境之仇,管仲出了个主意:拼命收购鲁国的名贵丝绸 “鲁缟”,还故意抬高价格。鲁国人一看这买卖挣钱,纷纷放弃种地去养蚕织绸。等鲁国的丝绸产量飙上去了,齐国突然翻脸停止收购 —— 丝绸堆着卖不出去,粮食又不够吃,粮价飞涨,鲁国经济一下就崩了,只能乖乖服软。用对方的贪欲来打败对方,这堪称最早的 “经济制裁” 了。 更可怕的是,连谎言都能当成杀人的武器。前秦大将王猛一直忌惮投降过来的慕容垂,于是先装得客客气气,跟慕容垂要了一把金刀,说要带给随军出征的慕容垂之子慕容令当信物。可转身他就派了个人,拿着那把金刀去找慕容令,撒谎骗他:“你父亲已经叛逃了,你也赶紧逃命吧!” 慕容令信以为真,连夜逃跑,结果被自己国家当成叛徒杀了;慕容垂也因此背上了 “父子同谋” 的黑锅,势力大受打击。 在权力的游戏里,残忍好像真没上限。武则天当上皇后后,报复曾经欺负过她的王皇后和萧淑妃,手段堪称噩梦:她下令把两人各打一百大板,砍去手脚,再扔进酒缸里,还冷冷地说:“让这两个丫头的骨头都泡醉了!” 两个曾经身份尊贵的女人,在无尽痛苦里挣扎了好几天才死。 但要说最悲壮的,还得是蜀汉大将姜维。蜀国灭亡后,他假意投降,暗地里却给后主刘禅写密信,说要 “让国家转危为安”。他看准了魏将钟会和邓艾之间的矛盾,天天在钟会身边煽风点火,最后真说动钟会起兵造反。可这计谋最 “毒” 的地方在于,姜维把自己也算进去了 —— 他明知这事几乎不可能成,自己就是那根点燃炸药的引信,注定要和敌人同归于尽。最后兵变失败,钟会和他都死在了乱军之中。这是种无解的阳谋,更是一场拿命下注的豪赌。 这六大毒计看似天衣无缝、防不胜防,说到底,全都是抓住了人性的软肋往死里戳,无非就是贪婪、虚荣、恐惧、猜忌和野心那几样。跟那些刀光剑影的硬拼比起来,这些毒计藏得更深,下手也更狠,往往一击致命。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