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日本国父伊藤博文,被朝鲜人刺杀临死前留下2字遗言,中国人都懂。1909年,伊藤博

日本国父伊藤博文,被朝鲜人刺杀临死前留下2字遗言,中国人都懂。1909年,伊藤博文被朝鲜的一位爱国青年刺杀。死前他说了两个字,具体内容是什么呢?李鸿章和伊藤博文都被外界称为东方的卑斯麦。其实,抛开民族的仇恨来说,伊藤博文要比李鸿章看问题更加透彻,甲午战争之后,他曾评价过大清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没有人才,但因为清廷的专制才会让人才一律成为了奴才。   1909年10月26日上午,哈尔滨火车站月台上人头攒动。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在俄国财政大臣陪同下检阅仪仗队,准备商讨东北亚势力划分问题。突然,一名青年从人群中冲出,在五步距离内连开三枪。   伊藤博文胸腹中弹,当场倒地。据随行医生记录,他曾问道“这是什么”,随后失去意识,二十分钟后不治身亡。开枪的是31岁的朝鲜青年安重根。   这位被誉为“明治宪法之父”的政治家,曾四度出任日本首相,主导起草明治宪法,创立内阁制度。他的政治生涯与日本的对外扩张密切相关。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伊藤博文是主要决策者之一。战后他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失去对朝鲜的宗主权。十年后,他又强迫朝鲜签订《乙巳条约》,剥夺朝鲜外交权,随后出任首任“朝鲜统监”。   面对国家沦为保护国的现实,朝鲜知识分子安重根选择了反抗道路。他出身书香门第,曾创办“三兴学校”试图通过教育唤醒民族意识,但学校很快被日方强制关闭。   失望的安重根转向武装斗争,参加反日义兵运动。1909年1月,他与11名同志组建“断指同盟”,每人砍断左手无名指,用鲜血在太极旗上写下“大韩独立”四字,立誓除掉伊藤博文。   当安重根得知伊藤博文将访问哈尔滨的消息后,他认为机会来了。10月26日那天,他身穿旧西服,头戴运动帽,口袋里装着一把勃朗宁手枪,混入欢迎人群。   行刺成功后,安重根当场被俄国宪兵逮捕。在旅顺法庭上,他慷慨陈词,列举了伊藤博文的十五条罪状,包括策划甲午战争、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谋杀朝鲜明成皇后等。   安重根在法庭上宣称:“我杀伊藤博文是朝鲜独立战争的一部分,是为了祖国独立和东洋和平。我绝不后悔。”1910年3月26日,他身着母亲亲手制作的朝鲜传统服装,从容走向刑场。   这起刺杀案震动了整个东亚,安重根成为朝鲜民族英雄,也得到中国知识界的敬重。孙中山为他题词“功盖三韩名万国”,章太炎称其为“亚洲第一义侠”。   伊藤博文的死亡加速了日本对朝鲜的完全吞并,1910年8月,《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正式成为日本殖民地,这一状况直到1945年才结束。   回顾这段历史,伊藤博文确实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政策的重要制定者。而安重根的行为,虽然采用了极端手段,却体现了弱国人民反抗强权的勇气和决心。   哈尔滨站台的三声枪响,不仅结束了一位政治家的生命,也深刻影响了此后数十年的东亚政治格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些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人们,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参考资料:文史春秋: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历史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