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志願填報季,“高考志願名師”總能大肆收割家長焦慮。課程從幾百到上萬,講的往往只是重複數據、包裝話術。這不是教育,而是生意。
🌍放眼發達國家,這樣的“焦慮收割”一樣存在:
美國:College Admissions Consultant(升學顧問),幫學生規劃申請文書和志願,收費從幾千到上百萬美元。2019 年的名校招生醜聞,就暴露了其中的黑幕。
日本:升學塾產業龐大,部分標榜“內部情報”“必勝法”,同樣以高額收費賣焦慮。
歐洲:熱門專業申請(醫學、法律)也有收費高昂的顧問,用“信息差”做生意。
本質是一樣的:教育焦慮 → 高價話術 → 家長買單。
💡 真正的解法:
志願填報不是玄學,而是數據問題。成績、位次、分數線、專業興趣,這些都可以用 AI 和公開數據建模分析。與其把錢交給“網紅導師”,不如依靠科技工具,透明、精準、理性地為孩子規劃未來。
未來一定是 AI+教育數據,而不是“忽悠+焦慮收割”。
經濟觀察安大叔碎碎念
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