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韩国的女性已经彻底疯魔,从最开始的不谈恋爱,不结婚,到后来的不生孩子,不愿意和男生发生关系,现在变成了不跟男性交流,甚至是不和自己的亲生父亲兄弟说话,本来的初衷是为了争取更平等的权益,可却逐步变成了极端对立,甚至有人近乎于“疯魔”。 (信源:澎湃新闻——讲座︱韩国女性主义运动的问题和背景) 韩国,一个外表光鲜的发达国家,教育水平顶尖,经济实力强劲,但内里却正被一场危机悄悄吞噬。这个国家正面临着全球最低的生育率,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低到0.72,创下了世界纪录。 这不仅仅是人口问题,更是一种社会信任全面崩塌的信号。男女之间不再是争取平权,而是演变成了剑拔弩张的对抗,甚至走向了彻底的决裂。 这一切的根源,得追溯到几十年前的快速工业化时代。传统的父权文化和现代经济体系猛烈碰撞,女性开始走出家庭,涌入职场,但整个社会的观念却没能跟上她们的脚步。 直到今天,韩国女性在职场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歧视,高管层里,女性的身影寥寥无几,比例大概只有5%。而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消除暴力和偏见,反而让它们变得更加隐蔽,更难追责。女性不仅要在公司里打拼,回家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 压抑已久的不满,终于集中爆发。那一年,多起偷拍丑闻让女性们发现,自己的隐私在任何地方都可能被非法拍摄并传到网上,安全感荡然无存。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偷拍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如果说偷拍案是点燃了引线,那么2016年的“江南站随机杀人案”就是引爆了炸药桶。一个女人在首尔江南站附近无辜被杀,凶手给出的理由竟是“仇恨女性”。这件事让无数女性惊觉,性别歧视原来是可以要命的。 她们的抗争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从反偷拍扩展到反对一切形式的性别暴力。她们开始争取堕胎权——直到2019年,韩国最高法院才裁定堕胎合法,比很多国家晚了几十年。她们甚至开始抵制婚姻。 2022年,“N号房”事件的判决再次给公众的愤怒火上浇油。这起涉及数百名女性的大规模网络性犯罪,主犯最终获判的刑罚被普遍认为太轻了。这让性别对立的情绪彻底激化。 到了2023年,男女关系已经不能用“对立”来形容,而是“割裂”。一些激进的女性甚至发起了“零接触运动”,拒绝和男性有任何形式的来往。更有组织呼吁,女性应该切断和25岁以上男性的所有社交联结,实现“去男性化”。 与此同时,男性群体也展开了反击。他们认为女权运动已经从最初的追求公平,变为了对男性的歧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反女权”运动,强调男性在家庭和职场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要求政府出台政策保护他们的权益。 面对如此低的生育率,政府当然心急如焚,开始疯狂撒钱。比如给一岁以下婴儿的父母,每个月发一百万韩元的补贴。但这些钱在女性看来,更像是一种“子宫税”,仿佛她们只是生育的工具,根本问题——性别歧视——却没人理会。 这些政策就像给病人吃止痛药,治标不治本。高房价、高物价、职场内卷这些压在所有人身上的大山,一座也没被搬走。 这场性别战争的恶性循环已经形成:对立导致信任缺失,信任缺失又加剧了对立。今年的生育率预计会继续下滑,跌破0.7。年轻人对恋爱和婚姻越来越没兴趣,连正常的社交都变得困难。 韩国社会如今弥漫着一种“及时行乐”的气氛,传统价值观早已被抛在脑后。有人说这是西方文化入侵的锅,有人说这是韩国自身社会结构的病,也有人说这是全球化时代躲不开的阵痛。 但无论原因是什么,最终解开这个死结的,只能是韩国人自己。当一个社会连最基本的合作关系都无法维持时,它的未来又在哪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