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生最大的失误,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却错失了一绝世高人,如果当年刘备能够把这个人留下来的话,也许刘备还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一统天下,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 三国那阵子,天下大乱,各路英雄都想争个高低。刘备打小卖草鞋出身,虽说喊着 “匡扶汉室” 的口号,可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好几次投靠别人,始终没闯出自己的地盘。直到后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算有了 “三分天下” 的底气。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去请诸葛亮的路上,其实碰到过一位更厉害的角色 —— 崔州平。要是这位肯出山,蜀汉的历史恐怕就得改写了。 崔州平可不是普通人,他爹是东汉的太尉崔烈,标准的名门之后。年轻的时候他就爱交各路豪杰,还当过虎贲中郎将、西河太守这样的官。可后来他爹因为花五百万买官的事,被董卓给杀了,崔州平算是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干脆辞了官,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人家和诸葛亮、徐庶都是莫逆之交,在襄阳那地界,提起他这位高士,没几个不佩服的。 公元 207 年,刘备正寄人篱下依附刘表,手下兵马还不足一万,整天都在为前途发愁。后来听徐庶说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便亲自动身去隆中拜访。结果第一次没见到诸葛亮,反倒在路上偶遇了崔州平。两人一谈起天下大势,崔州平就分析得条理分明:曹操早已在北方站稳脚跟,孙权在江东的根基也很稳固,其他那些势力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他甚至劝刘备别再费心折腾,不如找个地方隐居度日。 刘备听完特别震惊,觉得这人眼光太独到了,赶紧力邀他出山帮忙。可崔州平早就把功名利禄看得透透的,当场就婉言谢绝了,说什么都要接着隐居。刘备没办法,只能带着遗憾走了。好在后来他三请诸葛亮成功,凭借 “隆中对” 的远见布局,加上赤壁之战的大胜,才算一步步摆脱了寄人篱下的困境,站稳了脚跟。 可蜀汉的底子终究太薄,人才又少,啥事儿都得诸葛亮一个人扛 —— 内政外交要管,行军打仗也要操心,最后活活累垮了,落得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结局。可惜啊,要是崔州平当年肯出山相助,和诸葛亮一内一外、各司其职 —— 一个主谋划,一个主征伐,蜀汉的底气说不定就能足很多,实力也能再往上提一提。那样一来,刘备统一天下的梦想,或许就不是空想了。 但历史没有如果,崔州平的选择,其实代表了乱世里另一种读书人的活法:有人愿意为天下苍生奔波,有人却只想守住内心的安宁。刘备一辈子都在求贤才,偏偏错过了崔州平这块 “宝贝”,也成了千古遗憾。 说起来,三国的这段故事也告诉我们:看人不能只看他当下 “有用没用”,更得看到他身上那些藏得深的真本事。历史就像一盘大棋,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落子失误 —— 一次错过,就可能让整盘棋的走向完全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