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宝宝的12种“怪行为”!其实都是聪明的表现~

对于我们大人而言,小宝宝的行为模式很古怪,很难理解,明明前一秒还乖巧呢,下一秒就突然乱扔东西、伸手抠你脸、甚至对着空气定住…爸爸妈妈必须去理解并采用正确的对待方式,才能促进宝宝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避免伤害 要搞定宝宝的这些怪异行为,首先我们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然后再见招拆招! . 🌟乱扔东西 聪明点:练手眼协调+因果逻辑👉通过扔→掉→响,理解远近动作与结果的联系 做法:给软球、布玩偶等安全投掷玩具;玩捡回来小游戏,顺嘴讲物品用途 🌟抓/拍妈妈脸 聪明点:感知世界关键期!用手探索一切,只是力度没掌握好,绝非故意打人 做法:温柔握他手亲亲,引导轻轻摸妈妈,别凶他 🌟突然咬人 聪明点:口欲期探索行为!用嘴巴感知物体软硬、质地,是正常发育过程 做法:给安抚牙胶、按摩牙龈;温和坚定说不可以咬人 🌟打自己的头 聪明点:排除湿疹等生理问题后,可能是吸引注意力👉拍头=妈妈立刻关注,或模仿大人动作 做法:先检查皮肤;无生理问题就用拥抱/玩具转移注意力 🌟爱抠洞洞 聪明点:微小事物敏感期!对小孔、缝隙的兴趣,是观察力、专注力发展的表现 做法:给洞洞玩具👉绕珠、洞洞书,做好安防👉插座保护盖引导安全探索 🌟两眼放空“定格” 聪明点:可能在“处理”尿尿/便便!宝宝对身体感觉陌生,大脑会集中精力完成排💩大事 做法:留意信号,及时把尿/换尿布;被自己放的屁吓到,抱抱安抚就好 🌟认生粘人 聪明点:认知能力升级!能清晰区分家人和外人,是认知、社会性发展的里程碑 做法:多带娃和小朋友玩,别强迫社交;给足时间适应新环境、新面孔 🌟在妈妈身上爬山 聪明点:认知进步+寻求安❤️感!渴望和妈妈肌肤接触、互动,是求贴贴的表现 做法:多抱抱、做抚触、温柔亲子互动 🌟稍不如意就哭闹、打挺 聪明点:自我意识萌芽!有想法但语言跟不上,挫败感只能用情绪发泄 做法:保持冷静,猜测背后需求👉饿?困?想要某样东西?)帮他命名情绪👉是不是生气啦?用简单语言沟通或给有限选择 🌟吃手指/吐泡泡 聪明点:吃饱喝足心情好的自娱自乐,是认知、运动发展的表现 做法:勤洗手;别打断他的专注时刻 🌟拒绝喂饭要自己来 聪明点:自主意识觉醒!渴望掌控感,是独立性、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的关键期 做法:准备手指食物、不易摔破的餐具;别怕脏乱,耐心鼓励,可大人辅助喂+宝宝自己吃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