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共有32颗棋子,分为红黑两队……”今年20岁的哈尔滨商业大学学子王天祺,暑假期间,带领着星芒筑梦团志愿服务队的12名队员,一起参与到“情暖童心·乡伴童行”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中,他们放假第二天就奔赴双城区永治街道政通社区的“童心港湾”,为社区的孩子们开展以象棋为核心的特色课程,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认可。近日,生活报记者采访了他。
参赛中接触到公益
2025年4月,大一的王天祺参加了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中他接触到公益,“这之前,我没接触过公益活动,也没考虑过做这些。但是参加比赛后,我了解到很多孩子需要被关注和帮助,这也是我开始做公益的初衷。”面对记者的采访,王天祺说:“通过比赛,我在校内发起了一个校园公益活动,主要对接的是玉泉镇的童心港湾,为那里的孩子们募集了大概3000多元的物资,并为他们上了公益课。”
玉泉镇的活动给王天祺带来很多感触,“那个童心港湾离市区较远,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也不太好,看到我们过去他们都很开心。”回忆到这里,王天祺仍然很感慨。玉泉镇之行,让他决定持续参与公益、关注留守儿童。
用象棋开设特色课程
从玉泉回来后,王天祺决定利用暑期时间帮助更多的孩子。以此为契机,王天祺创立了星芒筑梦团志愿服务队,他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加入了进来。暑假第二天,13名志愿者便奔赴哈尔滨市双城区永治街道政通社区的童心港湾,以“象棋启智·文化润心”为核心,为孩子们打造系列特色课程。
“象棋是中国流传千年的传统棋类游戏,在一开始设计课程的时候,我以象棋为核心设计了很多的特色课,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又可以扩宽孩子们的知识。”王天祺说。
在象棋启蒙课上,王天祺采用动画短片、磁吸棋盘辅助教学,让孩子们在趣味中理解象棋规则与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王天祺还设计了很多游戏,比如“棋子大搜查”,将象棋知识与寻宝挑战结合,答对问题的孩子可获得“星芒贴纸”,使志愿者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迅速被拉近。不仅如此,王天祺将美育与象棋文化相融合,指导孩子们用彩泥捏制棋子、用画笔勾勒棋盘,让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象棋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
“我们根据象棋,衍生出了很多美育活动。”同时,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程,团队还组织了跳绳比赛、红色故事课堂、手工缝制“小挎包”、反诈情景剧等多元活动。
关照家庭困难的孩子
每天进行课程的时候,王天祺和志愿者会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每天有大概二三十个孩子,家庭困难一些的孩子,我们会关照一下,比如给他们买些学习用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感到放松和快乐,是王天祺希望看到的,“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决定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
活动中,一名“象棋小能手”的出现,给了王天祺不少惊喜。11岁的小泽(化名)是社区里出了名的象棋迷,平时上象棋兴趣班总爱琢磨棋谱。王天祺注意到这个眼神专注的男孩,主动坐到他对面,“听说你是这里的小棋王,敢不敢跟我较量较量?”小泽惊喜地点头:“我不会让你赢的!”比赛过程中,王天祺耐心观察男孩的棋路,偶尔露出破绽,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理解“攻守平衡”的道理。
如今,王天祺仍和小泽保持着联系,偶尔还为他辅导功课。王天祺感慨道:“看到公益课上孩子们面对象棋的新奇感和快乐的笑容,我理解了做公益的意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志愿服务队的成员都很积极
不仅是王天祺,星芒筑梦团志愿服务队的每个成员都很积极。19岁的林丹阳和记者分享了她的感受:“能给孩子们带去快乐和陪伴,特别有成就感。”林丹阳和王天祺是一个专业的同学,看到王天祺发起号召后,便主动联系参与,从镇活动策划到现场场控,都有她忙碌的身影,“我之前在家乡广东参与过几次公益活动,来黑龙江上大学后一直想继续参与这种有意义的事。”
林丹阳告诉记者,团队常为完善方案讨论至凌晨两三点,成员间一直相互鼓励,“特别是王天祺,从活动组织到开展都由他操办,不仅做事细心,为人还特别谦虚。”她表示,未来会继续参与此类活动,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快乐。
从玉泉镇到政通社区,王天祺坚定了继续做公益的决心,“我会继续参加乡伴童行的活动,同时带领我们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开展更多公益活动,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龙头新闻·生活报实习生邹沐琨于蕾;记者:刘维娜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