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储备系统(Fed)即将召开的会议,预计将宣布降息25个基点,此举标志着其长达九个月的观望期告一段落。然而,这一看似顺理成章的货币政策调整,却在经济学界和金融市场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辩论与深刻焦虑。
其核心原因在于,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滞胀”边缘,使得美联储的决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
一、经济现状的矛盾性:增长放缓与通胀高企
当前美国经济的宏观图景呈现出令人不安的矛盾性。一方面,劳动市场数据显示出明显的疲软迹象。8月份仅新增2.2万个就业机会,远低于今年初每月超过10万个的平均水平。这一数据引发了对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担忧,特别是当前利率水平(4.25%-4.5%)被普遍认为具有抑制需求的作用。
有观点认为,就业增长放缓主要源于关税上调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冲击导致的需求疲软,而非劳动力供应的根本性限制。从这个角度看,降息似乎是刺激需求、防止经济进一步下行的合理举措。
另一方面,通胀压力却持续高企。消费者物价通胀率已连续四年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且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维持这一水平。也有部分观点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的金融条件已经非常宽松,在这种情况下降息,无异于火上浇油,可能进一步推高通胀,甚至助长金融泡沫。
这种“高通胀、低增长”的组合,正是“滞胀”的典型特征,它对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关税政策的双重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多数观点认为进口关税上调,是导致当前经济困境的一个关键外部因素。关税的实施,一方面增加了进口商品的成本,直接推高了国内物价,加剧了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它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和消费活动放缓,进而抑制了经济增长。
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与“需求抑制型增长”的双重冲击,使得美联储在应对通胀和刺激增长之间难以取舍。传统上,央行可以通过降息来刺激增长,但这在关税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面前,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三、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争议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疲软,经济学家们也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争议。有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过去每月10万个就业增长是维持失业率稳定的最低要求,但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量移民的涌入。随着特朗普总统“关闭边境”政策的实施,移民数量锐减,美国经济每月可能只能稳定提供2.2万名工人。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当前2.2万的就业增长可能并非需求不足的表现,而是劳动力供应受限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降息不仅无法有效刺激就业,反而会因为货币供应增加而进一步推高物价,加剧通胀。这将迫使美联储重新评估其对“最大就业”的定义和实现路径。
然而,与此相悖的是,劳动力供应并未受到根本性限制,而是需求疲软导致了就业增长放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直接影响着对降息效果的预期。如果问题出在供应端,降息无济于事;如果问题出在需求端,降息则可能有效。美联储必须在这些相互冲突的解释中做出判断。
四、美联储的信誉与金融稳定风险
有一种尖锐的观点认为美联储主流的降息,是基于一种“危言耸听的反射——只要经济稍有麻烦就急于救援——这几十年来一直在破坏美联储的信誉并助长金融泡沫”。这反映了对美联储长期以来“看跌期权”(FedPut)效应的担忧,即市场预期美联储在经济下行时会迅速出手干预,从而鼓励过度冒险行为。
在当前金融条件已经宽松、通胀高企的背景下,如果美联储再次“屈服”于市场压力而降息,可能会进一步强化这种预期,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并在未来引发更大的金融风险。
摩根大通的警告——“美联储降息可能导致股市下跌”——也暗示了市场对此举的复杂情绪和潜在的负面解读。
五、政策选择的艰难权衡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美联储的政策选择无疑是艰难的。
降息25个基点:这是市场普遍预期,也是文章中“几乎确定”的选项。其潜在好处是为经济提供温和刺激,缓解需求压力,并向市场传达美联储对经济下行风险的关注。然而,其风险在于可能加剧通胀,特别是在劳动力供应受限和关税推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
维持利率不变:这将向市场传达美联储对通胀的坚定立场,有助于稳定通胀预期。但其代价可能是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甚至陷入衰退,并可能引发市场对美联储“不作为”的批评。
降息50个基点:这将是更强烈的刺激信号,可能对经济产生更显著的提振作用。但同时,其加剧通胀和金融泡沫的风险也将成倍增加。
升息:这是最激进的选项,旨在强力抑制通胀。但在经济增长已经放缓的情况下,升息几乎肯定会导致经济陷入衰退,其政治和社会成本将是巨大的。
结论
美联储的决策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调整,更是对当前复杂经济现实的深刻判断和对未来风险的艰难权衡。在一个由关税、移民政策和全球供应链重塑等多重因素交织而成的“新常态”下,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论最终选择如何,美联储都必须清晰地阐明其决策逻辑,并准备好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经济和市场反应。这场关于降息的争议,不仅揭示了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前景判断的分歧,更凸显了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
美联储的信誉和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都将系于此关键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