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特语和古埃及语的继承性,改了不少,不是一成不变,但辅音骨架还在
回答的疑问。通过学习,我已经可以系统回答一些文字相关问题了。有些伪史论朋友其实很好,提的问题很到位,确实是很重要的知识点。
古埃及文字灭亡是公元三世纪,那时人说的是晚期埃及语(Demotic)。科普特语(Coptic)是晚期埃及语的直接后继,因为人族群信的是基督教,没改成阿拉伯语。
1500年过去,我们看中国古诗,语言押韵。可以明白,发音已经变了很多,但是,主要的辅音不太容易彻底改变,元音容易变。人类语言就是这个现象,语言的骨架是由数量众多的辅音承载的,元音就几个。而辅音的变化,是语言学演变的精华,是会变,但有规律,不是乱变。
我们可以通过大量方言、古代韵书找出古代中国语言和现代中国语言辅音关联的证据。如b变p,这是浊音变清音,很常见。再如“尚”变“常”音。中国方言再怎么变,别地的中国人听多了也能懂。欧美人互相学语言,就发现不难,很多发音是相通的。
而科普特语和古埃及语,在1500年后,会存在大量关联,这应该能接受吧?不是一成不变,但辅音骨架保持是完全可能的。所以破解很专业,需要极多语言学知识。
商博良并不是参考科普特语就完全破解了,只是破解了一些单词,逐渐增加。找到了很多跨越千年的关联,通过多种资料交叉验证。我们讲证据,这种事多了,破案一样,有些事对上了,大欢喜,发表成果。
也还有些对不上,到现在还有些古埃及文字没法破解,约15%。甲骨文50%没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