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后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凄凉,如今子孙遍布韩国。 有这么一位中国皇帝,亡国后被流放到了朝鲜,晚年过得那叫一个凄凉,可谁能想到,如今他的子孙在韩国到处都是。他就是陈友谅的儿子 —— 陈理。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都想争一把天下。朱元璋占了应天府,张士诚在苏州称了王,而渔民出身的陈友谅更是狠角色,凭着当时亚洲最强的水师,拿下了湖广、江西一带,占了天下三分之一的地盘,还自立为 “汉”。 到了公元 1363 年,鄱阳湖大战正式打响,这场水战可不得了,据说前后投入了二十多万人,打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水上水下足足僵持了一个多月,每天都箭如雨下,最终陈友谅中箭身亡。他死后,残余兵马退守武昌,群龙无首之际,年仅 13 岁的陈理被推上皇位,改年号为 “德寿”。 可谁料这龙椅还没焐热乎,朱元璋的大军就紧跟着杀到了武昌城下。城一破,陈理吓得只能捧着降书跪在地上,连看朱元璋一眼的胆子都没有。 朱元璋倒是没要陈理的命,还给他封了个 “归德侯” 的头衔,实际上就是把他关在南京,没什么自由。可毕竟是个亡国之君,留在身边始终是块心病,到了洪武五年,朱元璋终于下定决心,把他打发到遥远的高丽(也就是如今的朝鲜)去。说是 “礼遇”,说白了就是把这个隐患远远送走,就这样,22 岁的陈理被押着送到了高丽的王都开京。 高丽王给了他一个 “平汉君” 的爵位,听着挺唬人,实际上他的地位还不如明朝的正式使臣。他平日里穿的全是粗麻布衣裳,住的是城郊角落里的破旧小院,既没有封地收租,也没有仆人使唤,更别提什么护卫队了,身边就只有几口锅碗瓢盆,勉强凑活着过日。史书中甚至明确记载 “平汉君岁寒,求粥不得”,曾经的一朝天子,如今在异国他乡,竟落魄到连口热粥都讨不到,这日子过得比死还窝囊。 没吃没穿,身份又尴尬,语言还不通,跟着他来的随从也渐渐都散了,有的改了姓,有的娶了当地女子扎根下来,只有陈理孤零零地一天天老去。直到永乐六年(1408 年),陈理在朝鲜病死,享年 57 岁。朝鲜王室虽赐了他棺椁和布帛,但并未按国葬规格办理,只给了最简陋、最冷清的下葬礼遇。 史书里说他 “仅有一子陈明善,早逝无后”,好像陈家血脉到这儿就断了。可韩国的族谱却给出了另一种说法:梁山陈氏的族谱里明确记载,他们的祖先是陈友谅一脉,老家在蕲水,明初迁到了朝鲜,被流放的陈理正是关键的连接点。 如今韩国梁山陈氏已发展至近八万人规模,族人或许淡忘了帝王后裔的身份,可族谱之上,陈理之名与那段过往,仍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朱元璋本想借着流放一了百了,彻底斩草除根,没料到弄巧成拙,陈家的血脉反倒跨过海峡,在朝鲜落地生根,一代代开枝散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