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京晨报
很多人对刮痧的第一印象是“刮出痧=排毒”,其实这是中医“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原理在起作用。不过,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戎飞玲副主任护师提醒,刮痧在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紫红色的“痧斑”,痧斑的轻重≠效果好坏,“刮出大片紫红色血痕”很可能是因为用力过猛,导致皮下毛细血管过度破裂,反而会增加皮肤负担,甚至引发炎症反应。因此,自己刮痧要注意“三个不要”。
第一,不要“暴力刮痧”,力度不是越大越好。很多人觉得“刮不出痧就是没效果”,于是拼命用力,这是大错特错!正确力度以“酸、胀、微痛”为度,刮的时候感觉“舒服”,刮完皮肤微微发红发热、毛孔打开即可。儿童、老人、体质虚弱的人,力度要更轻,避免损伤皮肤。
第二,不要“立即洗澡”,要给皮肤“修复时间”。刮痧后,皮肤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需要2—4小时才能逐渐闭合。这段时间内,不要洗热水澡(包括泡澡、淋浴),更不要用冷水冲;避免吹空调、风扇,尤其不要对着刮痧部位吹;尽量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减少摩擦。
第三,不要“频繁刮痧”,每周1—2次足够。频繁刮痧会导致皮肤角质层变薄、免疫力下降。健康人群每周1次即可;慢性病患者(如颈椎病、肩周炎)可根据病情每周2次,但需在推拿科中医师或中医专科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专家特别提醒,自学中医需要专业指导,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一样,同样的方法,别人用了有效,你用了可能就会出问题。如果想尝试刮痧、艾灸、拔罐等中医护理方法,一定要找正规医院的中医护理人员,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通讯员杨璞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