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69岁的康有为在病痛的折磨下奄奄一息,临终前,他将年仅22岁、娇艳欲滴的六姨太阿翠拥入怀中,低声说道:“我给你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遗产,足以保证你后半生衣食无忧。”阿翠一脸欣喜,可谁料这遗产的背后却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条件... 提起康有为,那可是大名鼎鼎 —— 他既是戊戌变法的领袖,又是光绪皇帝的 “智囊”,声望一度传遍中外。变法失败后,他逃到海外,靠着募捐和卖书法发了家;回国后又在上海、杭州、青岛买地建园,日子过得十分奢靡。 有意思的是,他一边鼓吹 “大同”、倡导人人平等,号称要革新社会,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另一套:前后娶了六房太太,个个年轻貌美,其中好几个还是他年过半百后才娶的。 这位六姨太阿翠,本名张光,身世十分可怜:不仅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还早早就没了,一家人的生计全靠母亲给人洗衣裳勉强维持。1919 年,年仅 19 岁的她在船上做帮工,却被已是 62 岁高龄的康有为看上,直接纳为六姨太,二人之间隔着四十余岁的鸿沟。 办婚礼时康家的其他太太和子女没一个肯露面,阿翠刚进门就被彻底孤立,说到底,不过是她图康有为的钱和地位、康有为图她的青春美色的各取所需罢了。 可这段婚姻没维持多久康有为的身体就垮了,1927 年 3 月,他在青岛 “天游园” 病重,喝下一杯柠檬红茶后突发急症,经 20 小时抢救仍不幸离世。 临终前,他对阿翠许了遗产的承诺,见阿翠欢喜,又补了一句:“但你不得改嫁。” 对 22 岁的阿翠来说,这条件简直残忍 —— 正是大好年华,却要被 “寡妇” 的身份绑一辈子。可为了遗产,她还是点头答应了。 但现实比承诺更残酷,康有为死后,阿翠在康家地位极低,被五房太太和子女挤兑得不行,最后只能带着部分遗产独自离开,住进了寺庙。偏偏祸不单行,她放在寺庙里的珠宝书画全被偷了,一夜之间变得一贫如洗。 后来虽有人偶尔帮衬,但康家早就败落了:上海的房子全卖了,只剩几亩薄田。走投无路的阿翠只能去收租,可一见佃户哭穷,她心就软了,忍不住免了人家的租,自己反倒落得没了活路。 最后,她因为欠客栈房费被赶了出来,再也没了依靠,只能搬到杭州孤苦度日。她终究没能挣脱那句遗言的束缚,终身未再改嫁,1945 年七夕,在孤独中病逝,年仅 45 岁。 本该是保障的遗产,到头来却成了锁住一生的枷锁,康有为一句 “不能改嫁”,彻底毁了一个年轻女子的后半生。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往往披着浪漫的外衣,底下藏的却是最冰冷的人性真相。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在这个故事里,你看到的是遗产,还是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