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是“书圣”,可很少有人知道,在政治上,王羲之是和秦桧一样极力反对北伐的主和派。 王羲之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书法家,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由其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后世人们在谈到王羲之时,往往只说他的书法成就,而对其在政治方面的作为却很少提及。 实际上,王羲之在东晋时期担任了级别很高的官职,而且是文武兼职。 王羲之担任的最高级别文官是会稽内史,也就是会稽太守,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 同时,他还担任着级别相当高的武官,即右军将军,这就是后世称王羲之为“王右军”的原因。王羲之的右军将军是兼职,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 担任着这么高级别的文武官职,王羲之不可能整天啥也不干,天天研习书法。如果那样,朝廷早让他回家抱孩子去了。实际上,书法只不过是王羲之的业余爱好,管理一方军政,治国平天下,才是他应该干的正事。 比如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主持召开一次军事会议后,为了让大家放松一下,才邀请大家吟酒写诗的,并不像后世说的那样,好像王羲之是专门组织文人开展的一次雅集活动。 既然做了这么高级别的文武官职,王羲之必定在政治上有自己的主张和独到见解。否则,哪怕你是王谢这样大家族之后,也难在官场立足。 王羲之在政治上最重要的主张,就是极力反对北伐。 《晋书 王羲之传》载,王羲之有一次与朋友谈到北伐时说:“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东晋的地盘只占天下十分之一,以这么巴掌大点儿的地方,就想统治十分九的天下,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可见,他对东晋北伐的反对有多么坚决。要知道,王羲之所处的时代,仍属东晋早期,衣冠南渡的北方人民,无不期盼北伐成功,早日返回家乡。而与王羲之处在同一个时代的祖逖、谢安等,都是极力主张北伐的爱国将领,尤其是谢安,后来更是直接指挥了淝水之战,将南侵的前秦军队打得溃不成军。 王羲之反对北伐的主张也许有他的道理,他可能担心相比于北方胡人政权,东晋实力太弱,如果北伐不成功反而给南方带来更大的灾难。 但是,王羲之毕竟是反对北伐的主和派,这与后世秦桧的主张并没有多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秦桧杀了主张抗金的岳飞,王羲之没有这样做(实际上王羲之也做不到)。 问题是,都是反对北伐的主和派,为什么秦桧落得骂名千载,而王羲之却享受着万世美誉,难道就是因为王羲之书法写得好吗?可是,秦桧的书法也不差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