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金一南:“为什么英国宁愿归还富得流油的香港,却以损失6艘军舰、10多架战机的代价,不惜在战争中夺回马岛?” 金一南不假思索说道:“英国上将说,本来不想把香港归还给我们,但又有谁敢去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呢?!" 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1764 年法国人先在此建立居民点,后西班牙接手,阿根廷独立后继承了对马岛的主权主张。可 1833 年,英国却以最早发现为由派兵占领。 此后多年,双方围绕马岛主权争执不休。 1982 年,阿根廷军政府为了维护主权,派兵登陆并攻克马岛。英国得知后,迅速反应,在极短时间内组建特混舰队,不远万里奔赴南大西洋。 英国为了夺回马岛,可谓倾尽全力,投入了大量兵力和装备,包括 4 艘核潜艇、2 艘航母等 61 艘主要作战舰艇,占其海军舰艇总数的 50%。他们还征用了众多民船,像 “伊丽莎白二世” 号游轮搭载着英军官兵奔赴前线。 战争打得异常激烈,英军损失了 6 艘军舰、10 多架战机,耗费数十亿英镑,众多官兵牺牲。 但即便付出如此巨大代价,英国仍坚决要夺回马岛。 香港,这片远东的繁华之地,曾是英国在远东的重要据点,驻港英军达 5 万多人,每年为英国带来大量财政税收。 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却将香港归还给了中国。在香港回归的漫长外交谈判中,军队虽未直接出面,但却扮演着关键角色。 我们在谈判时,态度强硬,明确表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 背后的底气,正是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英国国内对归还香港也有诸多争议,军官们不理解为何要放弃这样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直到英军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的一句话让众人闭嘴:谁去面对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成立以来,历经无数战斗洗礼,不断发展壮大。 在革命战争年代,解放军凭借顽强意志和卓越战术,赶走侵略者,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持续提升战斗力,无论是在边境自卫反击战,还是在现代化军事建设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 到了香港回归前夕,解放军已具备强大实力,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实后盾。 英国深知,若与中国在香港问题上发生军事冲突,面对强大的解放军,必将遭受惨重损失,这是英国无法承受的。 从英国对马岛和香港截然不同的态度中,便能清晰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威慑力。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中国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坚定捍卫自身权益,让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 如今,中国军队依旧肩负使命,不断奋进,为国家的和平与发展保驾护航,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