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全世界现在都在赌中国和美国到底谁先扛不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美国有钱

全世界现在都在赌中国和美国到底谁先扛不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美国有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有货卖不成钱。 这场从 2018 年就开打的贸易摩擦,到 2025 年上半年更是把关税玩成了比大小游戏,美国那边一度加到 145%,中国也毫不示弱回击到 125%,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在比谁的耐力更持久。 美国这边看似财大气粗,可钱包鼓却买不到实惠。耶鲁大学算过一笔账,现在美国平均关税税率飙到了 18.3%,是 1934 年以来最高的,这直接让每个美国家庭一年多花 2400 美元。 最明显的就是超市货架上的日常用品,服装价格涨了 38%,鞋子更是涨了 40%,以前几十美元能搞定的牛仔裤,现在得掏更多钱。这还不算完,家电价格在 2025 年 6 月单月就涨了 1.9%,创下好几年的新高,连买台洗衣机都得掂量掂量。 企业日子更不好过,2024 年有 694 家规模企业破产,创下 14 年来的纪录,尤其是汽车和零售业,本来依赖中国零部件的汽车厂商,被关税折腾得焦头烂额,连库存都不敢多囤。 美联储在利率上左摇右摆,高利率让企业借钱成本飙升,2024 年第三季度美国非金融企业总债务创下 8.453 万亿美元的纪录,不少公司光是还利息就喘不过气,这种情况下哪还有心思扩大生产。 中国这边呢,工厂的流水线没停,但出口的方向悄悄换了。2023 年中美贸易额同比下降 11.6%,可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却在 2024 年冲到了 1000 亿美元,比亚迪、华为这些企业在墨西哥边境设厂,把中国零件组装成 “墨西哥制造” 再卖到美国,美国从墨西哥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里,超过三成其实是中国货换了个标签。 这招 “曲线救国” 玩得溜,表面上看 2023 年美国从墨西哥进口 4758 亿美元,超过从中国进口的 4272 亿美元,可仔细一看,墨西哥对美出口每 10 美元里就有 3 美元来自中国供应链。 与此同时,中国对东盟、中东的出口也在加速,2025 年上半年中墨贸易额同比增长 18.2%,在主要贸易伙伴里排前三,以前靠美国市场的商品,现在转脸就把东盟、中东的超市填满了。 这场对峙中最有意思的是资源渠道的乾坤大挪移。中国每年要进口 9000 多万吨大豆,以前美国是主要供应方,现在巴西一家就占了 71.1%,2024 年从巴西进口 7465 万吨,中粮国际甚至实现了巴西大豆采购 100% 可追溯。 美国农民眼睁睁看着自家大豆堆在仓库,中国的食用油加工厂却照样开足马力。这种供应链的重构就像下棋,你堵了我一条路,我就另辟蹊径,反正全球市场大得很。 夹在中间的小国们更是左右为难。越南本来靠着廉价劳动力接了不少中国转移的纺织订单,可 2025 年工资一涨,纺织业成本直接增加 1.1% 到 1.2%,罢工潮此起彼伏,不少企业只好又把厂子迁到印尼这些成本更低的地方。 墨西哥虽然成了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却被美国猜疑 “转口中国钢材”,2024 年突然加征 25% 关税,一下子影响了 420 万吨钢材出口,占对美出口的 13%。这些小国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两边都受气,想靠中美贸易赚点差价,结果却成了双方博弈的缓冲带。 现在的局面越来越有意思,美国揣着 36 万亿美元国债想维持消费霸权,却发现货架上的中国制造换了个马甲继续卖;中国握着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虽然暂时少赚点美元,却在东盟、中东开辟了新天地。 美联储一会儿加息一会儿降息,想控制通胀又怕企业破产;中国这边稳扎稳打,把大豆进口来源从美国转到巴西,把出口市场从欧美转到新兴经济体。这场较量就像马拉松,谁先乱了节奏谁就输,美国的通胀压力和企业破产潮在消耗着耐力,中国的供应链韧性和市场多元化则在积蓄力量。 全球投资者盯着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看着墨西哥边境工厂的中国零件流转,其实都是在观察这场较量的风向。说到底,经济规律终究是绕不开的,美国消费者需要实惠的商品,中国工厂需要广阔的市场,这种天然的互补性被人为阻断,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就看谁能先明白这个道理了。

评论列表

宝宝
宝宝 5
2025-09-09 11:20
墨西哥要跟中国➕关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