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普警告:巨灾风险加剧,再保险公司保障能力受限

随着自然灾害愈发频繁且破坏力增强,原本用于覆盖损失的关键保障机制(再保险)正变得更难获取。

标普全球评级(S&PGlobalRatings)指出,再保险业的核心职能是在灾难发生时帮助原保险公司(直接面向客户提供保险的公司)应对损失,如今该行业已采取重大措施,以规避风暴、洪水及其他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财务影响。

标普保险评级首席分析官西蒙・阿什沃思(SimonAshworth)表示,过去五年间,全球排名前19的再保险公司对“可保巨灾损失”的风险敞口已减少超一半,且未来其承担的损失份额可能会继续低于历史水平。

他在采访中称:“我预计这种趋势短期内不会逆转。”

经过多年规避损失并通过投资积累资本,再保险业已建立起充足的风险缓冲。标普数据显示,目前大型再保险公司持有的资本规模,足以应对一年内发生三次“卡特里娜级飓风”所造成的可保损失(约合3000亿美元),同时仍能维持现有信用评级。

阿什沃思表示:“这一抗风险能力相当显著。”

风险建模公司维思克(Verisk)的数据显示,2025年自然灾害导致的可保损失预计将突破1500亿美元,远高于10年均值。当前原保险公司正承受沉重的成本压力,因此再保险公司面临的降价与扩大承保范围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标普认为,再保险公司的费率将“适度下降”,阿什沃思称这一变化“将有助于缓解原保险公司的部分压力”。但他同时指出,总体而言,再保险业在“条款与条件上仍会保持强硬立场”。

标普数据显示,2024年再保险业仅覆盖了约10%的总可保巨灾损失,而2019年这一比例约为25%,且远低于20%的历史均值。

惠誉评级(FitchRatings)在近期一份报告中表示:“许多再保险公司的承保策略愈发审慎,更注重盈利而非规模扩张,同时拒绝承接未达到收紧后风险收益门槛的业务,尤其是在美国财产险与意外险领域。”

本周,再保险公司齐聚摩纳哥参加年度会议,高管们将探讨如何应对行业发展趋势。穆迪评级(Moody’sRatings)指出,这些趋势包括:作为再保险公司客户的原保险公司,普遍期望再保险公司降低费率。

汉诺威再保险(HannoverRe)在周一的邮件声明中表示,预计市场环境将“持续保持吸引力”,公司“具备实现进一步盈利增长的良好条件”。与此同时,这家德国再保险公司也提到行业竞争已加剧,并补充称,公司准备“逐步战略性扩大巨灾保障业务的风险敞口”。

穆迪对再保险买方(即原保险公司)开展的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受访者预计财产再保险费率将下降,部分受访者甚至预期明年费率降幅可达7.5%。

穆迪还指出,长期来看,随着自然灾害愈发频繁,极端天气将成为“再保险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全球每年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约为50起,而在过去十年间,这一数字已接近200起。

穆迪表示,再保险公司还面临着“次生风险”(如强对流风暴、野火等)带来的更大损失。此外,对于保险连接证券(如巨灾债券)的买卖双方而言,如何为这类次生风险事件建立模型仍是一大难题。

荷兰养老金投资机构PGGM(管理着75亿欧元,约合88亿美元的保险连接资产)的保险连接投资主管伊夫琳・塔克恩-萨默斯(EvelineTakken-Somers)表示:“次生风险的难点在于,这类风险的建模难度略高,因此定价也更具挑战。及时更新模型至关重要。”

目前,再保险公司已通过提高“起赔点”(即保单开始赔付的损失门槛),降低了对次生风险的敞口。

阿什沃思透露,2025年再保险业为应对巨灾损失预留的预算总额为210亿美元,目前仅使用了一半。相比之下,美国主要原保险公司的预算已消耗80%,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加利福尼亚州野火造成的损失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