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之所以叫“血友病”,是因为其突出特征为患者身体极易出血,失去了正常的凝血能力,轻微创伤甚至自发状态下都可能出血不止,故而得名。
血友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导致。其遗传模式为性连锁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患者居多,因为男性仅有一条X染色体,若携带致病基因就会发病;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需两条都携带致病基因才会发病,通常为携带者。基因突变使得体内凝血因子合成出现异常,凝血因子Ⅷ、Ⅸ缺乏最为常见,导致凝血过程受阻。
血友病症状以出血为主。轻微碰撞或损伤后,患者皮肤会出现瘀斑、瘀点,关节处易反复出血,初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长期反复出血可致关节畸形,影响正常活动。肌肉出血也不少见,常发生于大腿、臀部等部位,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和血管,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时,内脏出血可危及生命,如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
治疗血友病主要依靠替代治疗,即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凝血因子。通过静脉输注凝血因子Ⅷ或Ⅸ浓缩制剂,可迅速提高体内凝血因子水平,达到止血目的。对于反复关节出血致关节病变者,还需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关节功能训练等,以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残疾发生。同时,要避免患者进行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受伤的活动,减少出血风险。
预防血友病,要做好遗传咨询。对于有血友病家族史的人群,婚前、孕前进行遗传咨询,评估生育风险。产前诊断也很关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血友病患者要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制剂等,减少出血隐患。
血友病的检查项目
1、凝血功能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而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这是血友病的典型表现,可初步提示凝血功能异常。
2、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测定凝血因子Ⅷ或Ⅸ的活性水平,若活性显著降低,结合临床症状,有助于确诊血友病及判断严重程度。
3、基因检测:检测相关致病基因,如F8、F9基因,明确基因突变类型,不仅用于诊断,还对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4、血小板功能检查:排除血小板功能异常导致的出血,血小板计数通常正常,血小板功能检查可辅助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