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88岁老太太嘱咐孙子,自己死后,千万要将尸体保存好,会有奇迹发生,不料十年后,老

88岁老太太嘱咐孙子,自己死后,千万要将尸体保存好,会有奇迹发生,不料十年后,老奶奶的遗体出现奇迹,轰动中国、全世界,纷纷来到家中看望! 周凤臣老人,生于1905年,她的祖上是清宫里的御医,世代悬壶济世,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她对医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小的时候,别的女孩子还在学做女红,她却常常跟在父亲身后,端药罐、认草药,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父亲抓药、煎汤。 慢慢地,她也能叫出百十种常见药材的名字,父亲常笑她:“这孩子,将来怕是要继承咱家的衣钵。” 青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火连天,许多人家贫困潦倒,疾病缠身却无钱看病,周凤臣心里有着一股救人的执念,常常偷偷背着草药出去,为乡里乡亲诊脉抓方 丈夫心疼她,说外头局势不稳,怕她出意外,几次三番拦她别出门,可她却倔强得很,总是温声回应:“哪怕能救一条命,我心里才安稳。”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村里有个心善的周大夫。 从38岁那年起,周凤臣突然改了生活习惯,不再碰荤腥,每日清晨必定焚香念经,闲暇时不是打坐,就是研读医书与经卷。 旁人觉得她的日子有些古怪,可她自己却怡然自得,还养成了定期断食的习惯,认为这样能清心净体、调养气血。 在她的药方里,有一个颇为特别的用料——朱砂,这味矿物药材在古籍中被视作安神定魄、辟邪养心之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称量,配合草药一同调制。 很多乡亲常说:“周大夫开的药不光治身子,还治心。” 晚年的她,渐渐淡出了尘世的喧嚣,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道与行善上,谁家有困难,她都会尽力帮衬;哪个孩子生了病,她常常分文不取地诊治。 几十年如一日,她过得清贫,却乐在其中,村里人都尊敬她,说她是一位真正的“好人”,甚至有人悄声议论:“周大夫这辈子积下的德行,不比修庙少。” 1992年,88岁的周凤臣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弥留之际,她拉着孙子杨学强的手,反复叮嘱一件事:她走后,千万别动她的身体,一定要好好保存,老人说,这会带来一个“奇迹”,她要“让全世界都知道”。 老人在1992年11月24日平静离世,按照当地风俗,人死三天就该入土为安,但长子杨守德硬是顶着压力,把母亲的遗体留在了家里。 村子里的其他邻居看着他们家,迟迟没有动静,于是有胆子大的村民从窗户缝里偷看,发现老人不仅没腐烂,皮肤反而红润起来,手指尖甚至还能挤出点血水。 这消息一下子在村子里传开了,随后,老人的遗体经历了更让人匪夷所思的变化:先是全身鼓胀得像个气球,没两天又迅速干瘪下去,皮肤最后变得像树皮一样坚硬。 可奇怪的是,她的头发依旧乌黑,身上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香气,胡庄村彻底炸开了锅。周家的院子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有烧香磕头的,有拿着相机录像的,还有不少自称能看透玄机的“高人”。 村支书老张愁坏了,生怕出安全问题,劝杨家赶紧下葬,但杨守德铁了心要遵守母亲的遗愿。 这事儿很快就超出了村子的范围,连科学家都坐不住了,县里、市里、省里的专家学者一拨接一拨地来。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们更是带来了各种仪器,测温度、测湿度、测磁场,连空气样本都采走了,有医学专家想取点组织样本研究,但都被杨家人坚决拒绝了。 科学界给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比如尸蜡化,或是自然形成的木乃伊,还有人猜测,或许是老人长期服用含汞的朱砂,起到了防腐的作用。 但这些说法,都无法完美解释为何在普通农家院这种环境下,遗体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时间一晃就是十年,老人的遗体依然安详,甚至有说法称皮肤摸上去还有些柔软和温度,这与早期“硬如树皮”的描述又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2010年,一位美国人类学家专程赶来,希望能做无损检测,但杨家人依旧坚持,这是家族的情感寄托,不容打扰。 1993年春天,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组的到来,彻底点燃了这把火。节目播出后,“香河老人”的名号响彻全国,人们开始称她为“肉身菩萨”、“不腐女神”,各种传说也随之而来,说遗体能发光,对着玻璃罩许愿就灵验。 曾经的贫困村胡庄,因为这位老人,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脑子活络起来,在路边摆摊卖纪念品、土特产,开起了农家乐。 孙子杨学强在老宅里设了展览室,用一个大玻璃罩把奶奶的遗体保护起来,参观需要买票,虽然对于这一行为大家众说纷纭,但是毕竟是人家自己家的事情,外人再说影响不了别人的决定。 三十多年过去,村里修了柏油路,建了停车场、宾馆和购物街,村集体收入翻了几十倍,家家户户盖新房,年轻人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周凤臣老人用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实现了她的预言,不仅让世界知道了她,也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子孙后代的命运。 至于她肉身不腐的真正原因,可能永远都是个谜了,但或许,这个谜本身,就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珍贵的遗产。 信息来源: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香河老人肉身不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