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2025杭州米其林指南授牌仪式在杭州中心四季酒店举行,对所有上榜餐厅来说,拿到正式的铭牌就算是这一季的圆满。而对杭州的“摘星客”来说,二季度的菜单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前段时间我们已经分享了米其林二星餐厅如院的二季度新菜,现在分享的是三家米其林一星餐厅的季节菜,毫不夸张地说,自米其林指南进入杭州以来,星级餐厅已然成为城中餐饮潮流的引领者。
拿了30颗星星的名厨奉上二星餐厅同款菜单
溪畔十九·L’éclat19
地址:之江路85-5号
今年是溪畔十九的“丰收年”,餐厅直升为米其林一星,服务生MarvinAlaban收获了今年的米其林指南服务奖。经过几个月的等待,这次终于采访到担任顾问的OlivierElzer(以下简称OE),传说中已经收获30颗米其林星星的名厨。
一个人对美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童年记忆,所以很多名厨家里都有做菜好吃的长辈。像OE就更厉害了,他出生于厨艺世家,其家族荣耀可追溯至担任末代沙皇御厨的曾祖,他先后在L'AtelierdeJoëlRobuchon、Pierre、SeasonsbyOlivierE等出任主厨一职,现阶段也在Clarence、L'Envol等多间米其林星级餐厅担任行政主厨。
之前OE在香港住了16年,后来又在澳门住了一年多,可以说对中国人的口味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所以他到杭州后的第一版菜单,很丝滑地加入了本地元素。经过一年的磨合,他发现尽管杭州的西餐市场远不如香港成熟,可本地客人对纯正的法餐接受良好,所以在第二版菜单里,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法餐原有的口味。
关于这个口味,我们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对话。我说“今天的菜似乎有点咸”,以我的英语能力,对咸的描述就只有salty(指盐带来的咸味),而主厨就纠正说“菜里没有放盐,用的是酱汁”。做酱汁是法餐主厨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就像中餐里的汤,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准备,主菜(比如牛排)的酱汁制作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因此对酱汁口味的形容,可以用rich(类似中文里的口味重),用salty就不尊重了。
再来看这个口味重,专业的法餐爱好者会开玩笑地说“法餐就是这么重口味的,所以才需要配酒啊”,所以不少法餐会坚持酱汁的口味。OE说,为了适应钱塘江边潮湿的环境,他们调整了酱汁的浓稠度,同时也为本地客人适当地减少了酱汁的用量。呐,我说的就是这个“M9+和牛里脊,牛尾饺子,小葱泥”使用的酱汁了,充分体现了OE几十年的功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控。
溪畔十九有午餐和晚餐两个套餐,根据我掌握的一手资料,此地的菜式跟他管理的米其林二星餐厅基本一样,也就是一星的钱吃二星的菜,赚了。为了能在自然光下进行拍摄,我们特意选了午餐——绝大多数法餐厅晚上都是“黑漆漆”的,下午却能更好地欣赏餐厅的自然环境,这里好适合拍照啊!
午间套餐相对简单,前面提到的和牛里脊是主菜,开胃菜是可爱的“迷你茴香卡露伽鱼子酱小塔”。其实是两种吃法:小小的杏仁饼干上有奶味十足的芝士,顶部则是咸鲜的鱼子酱;另一种是茴香颗粒上铺鱼子酱打成的泡沫,配鱼子酱本酱,层次丰富。
前菜“海鳌虾,孔泰黄酒泡沫”的重点是孔泰黄酒,孔泰是法国的地名,当地的奶酪非常出名,做成薄片后差点没认出它来。鳌虾经过炙烤,表面稍微有点焦感,虾肉依然保持弹性,孔泰黄酒是用当地的萨瓦涅葡萄酿造而成的黄葡萄酒,它为鳌虾带来独特的风味。
传统法式甜品收尾,“桃子瓦切林,罗勒冰激凌,马鞭草桃子汁”,外面的蛋白霜虽甜,里面的桃子丁却降低了好几个甜度,罗勒冰激凌也做了平衡。
体会层层递进的酸意
杭州中心四季酒店-中餐厅·颂
地址:中山北路493号杭州中心四季酒店8楼
今年,发酵话题无处不在,尤其是那些讲究食材、追求技法的高端餐厅,主厨们坚信“只有玩转发酵,才能体现功底与创意”。如此,当我在颂吃着主厨曾东海的当季菜,体会到来自浙江省内不同地区的“酸意”。
当然,酸不是唯一。冷菜中的雪菜原汁烤宁波蒲瓜,用的是宁波菜的灵魂雪菜,也称为“咸齑”的。我的印象里,万物皆可与咸齑搭配,以雪菜汁的咸鲜衬托着腌制过的蒲瓜微酸,是高温天气里的开胃小菜。
个人最爱酸茭白毛豆烧海白虾,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吃到酸津津的茭白吧。海白虾壳薄肉嫩,每一只虾入口,都能感受到汤汁中满满的鲜美,又将酸茭白与毛豆的清新融合于一体,让人眼前一亮。
相比之下,酸白菜小炒澳大利亚和牛肉的组合比较熟悉,我甚至觉得这是韩国料理中经典菜的高配版。这个菜的讲究在于酸白菜的发酵恰到好处,白菜帮子依然硬挺,不似泡菜那般绵软,酸度也远大于泡菜,与油脂充沛的和牛肉搭配后,提鲜又解腻。
继上一季豪华版的台州糟羹后,这一季吃到了豪华版的笋夫菜麦香饼,这也是一种传统小吃。麦香混合着肉香,既乡土,又精致。
自制的霉干菜豆豉酱拿来炒石头都好吃
解香楼
地址:八盘岭路1号
在杭州的高端餐饮中,俞斌团队就是品质的保证。在他们的“大本营”解香楼,已经达到按月出新菜的实力了。呃,好吧,拖延症患者现在回忆的还是八月中旬吃到的菜……
首先吹爆这个自制的霉干菜豆豉酱,用同行的话讲就是“拿来炒石头都好吃”,所以霉干菜豆豉酱焗蟹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一只丰满的蟹,它所有的部位都与酱汁一起滚了又滚,蟹壳的焦香与蟹肉的鲜嫩,无不发散着酱香。如果说杭州人对一锅汤的最高敬意是“拿来下个面条”,那么我们对一种酱汁的最高敬意是“拿来拌个面条”。
于是就有了即兴发挥的offmenu(隐藏菜单),干菜豆豉酱拌面。用的还是手工面,足够筋道,豆豉酱与麦香交织,非常销魂。
其实这个酱给我带来的更大感受是,解香楼的菜变得“接地气”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解香楼都是杭州finedining的典范之一,他们家菜式的呈现很有法餐气质,而当下的菜式,却平实了许多。像这个杭式熏酱鹌鹑腿,用杭州传统酱鸭手法制作,只是鹌鹑比鸭更精致。
雪菜笋丝烧江米鱼已经成为很多杭帮菜馆子、五星级酒店中餐厅的必备单品,它的江湖地位约等于雪菜春笋步鱼。大家都喜欢的一个菜,配方也基本一样,拼的是食材,雪菜要哪里的手工制作,江米鱼要哪里的江鲜专供。别看米鱼“其貌不扬”,分餐后放在五颜六色的盘子里,颜值顿时提升。
今年夏天吃了很多跟荷花有关的菜,解香楼的糟骨莲子蒸水鸭是用清新派的莲子跟糟骨头搭配,好像不搭,可都烧成一个菜了,自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居然也蛮好吃。
黄鳝也有了全新的演绎,干椒鲜菌爆鳝鱼,可以理解为黄鳝做成了云南风味版,默默觉得比经典的酱爆更扎劲,连鳝鱼本身的土腥味都消失了。
当然,finedining的根骨还在。甜品紫苏蜜桃双皮奶就是明证,通透、美丽。
对了,解香楼的主厨很帅,茶艺师很美,侍酒师很厉害(拿到了今年米其林指南的最佳侍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