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定型的歼-8白(仅可白天作战)生产8架给空军航校试用,结论是:除了极速更快一点,留空时间长了,其他性能还不如歼-7。 顾诵芬1930年2月4日出生在江苏苏州,家里是书香门第,父亲顾廷龙干图书馆工作。从小耳濡目染,他就爱看书。1937年,日本飞机轰炸苏州,那时他才7岁,亲眼见识了战争的残酷,这事让他下定决心搞航空,保卫国家。1940年,叔叔给了他一个飞机模型,他就开始自己动手做简单航模,学着组装和测试。 1946年,他进苏州中学,学习成绩拔尖,尤其数学和物理牛。课外他参加学校航空活动,放飞自制模型。195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分配到北京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跟徐舜寿等专家学飞机设计基础,翻图纸,测模型,记数据。 1956年,沈阳飞机设计室成立,他当气动组组长,负责多项飞机气动布局计算,用计算尺推公式,调参数。1964年,他先是歼-8副总设计师,管气动设计,后来主持全项目。工作里他重实验数据,常去风洞现场,戴护目镜,指挥安装模型,观察气流振动,调模型边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中国工程院院士。202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航空贡献。 1979年底,歼-8白完成定型,这种型号只能白天作战。工厂生产8架,交给空军第11航校试用。试用在晴天进行,飞行员检查飞机外观,三角翼和机头进气道没问题。 起飞测试,飞行员坐座舱,扣安全带,推动操纵杆,飞机加速滑跑,然后拉机头爬升。极速测试,保持水平飞行,速度超2马赫,机身微颤,通过无线电报数据,注意油量。 留空时间评估,高空巡航,调整油门,盘旋记从起飞到燃料警报的时间,比歼-7长点。机动性检查,尝试急转弯,拉操纵杆,机身倾斜,但转弯半径大,响应慢。 雷达火控测试,设备简单,模拟拦截靠眼睛搜索目标,手动接近。武器发射,挂近距导弹,对靶扣扳机,导弹脱离,但命中精度不稳。航校教员地面观察,记起降轨迹,滑跑距离和爬升速度。 试用几个月,飞行员从座舱出,工程师查返航飞机发动机,检进气道磨损。空军总结,歼-8白高空高速拦截有优势,适合战略轰炸机,但低空机动全天候弱,爬升率转弯差于歼-7,电子设备落后,整体效能低。试用后,8架继续航校用,空军转改进型号。 歼-8设计初衷针对冷战严峻形势,尤其北方邻国战略轰炸机威胁。歼-7担北方防空,歼-5甲歼-6其他方向。歼-8亮点是高空高速性能,拦截高空高速目标。外形似苏联米格-21,三角翼皮托管进气道,截击机特点。但作战范围巡航速度强,主要靠近距空空导弹,任务简单,拦截轰炸机。 最重要任务应对北方逆火轰炸机,能携核弹,超2马赫高飞,威胁大。歼-8应急,作战半径能力不足大范围作战。面对逆火,快速接近,用导弹攻击。中苏恶化,苏联停援助,中国靠自主歼-8应战略。设计仓促,但成空军中坚,80年代防空表现好。 歼-8系列多次升级。1976年启动歼-8I,装火控雷达23毫米机炮,全天候作战。顾诵芬主持改进,审图纸,标问题,指挥调布局。1981年,歼-8II方案定,两侧进气,提高雷达空间。他监督模型组装,测进气道尺寸。 歼-8D加空中加油,扩作战半径。工程师连加油管,测密封,顾诵芬观察,记数据。歼-8DF装1493型雷达,发射PL-12导弹,提升探测。他讨论方案,翻报告,指出兼容。 歼侦-8F侦察型,不带武器,高空快速侦察。顾诵芬解决跨音速抖振,乘歼教-6观察,注视尾部振动,落地绘草图,提尾部修型,团队打磨原型。 歼-8D基于歼-8B,装先进雷达火控,增强效能。雷达导弹发射改进,面对敌机有优势。与现代机比不足,但当时技术突破。歼-8D兼容PL-11阿斯派德,后歼-8DF升PL-12,空战强。高空高速仍王牌。 歼-8DF最终改进,突破多。1493雷达如歼-10,探测大。空中加油,提高半径持久。与同期机比,高空高速突出,发射PL-12,成少有主动雷达制导机。现代空战不敌F-22 F-35,但空军角色重要,特定环境优势无可替。 歼侦-8F独特,高空高速侦察。现代侦察转卫星无人机,但歼侦-8F战术价值。不携武器,近2马赫速脱离。执行任务减少拦截机会。虽不如卫星高效,特殊需求发挥大。作为空军唯一有人侦察机,情报搜集优势独特。 歼-8衍生16种型号,成空军主装备,捍卫领空半世纪。顾诵芬89岁患癌仍工作,到93岁参与会议,回顾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