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他是皇太极的长子,生下来就揣着“铁帽子王”的伏笔,17岁就能在战场上砍翻敌将,可

他是皇太极的长子,生下来就揣着“铁帽子王”的伏笔,17岁就能在战场上砍翻敌将,可最后却被亲叔叔多尔衮按进大牢,连尸骨都没留下——更离奇的是,11代后他家竟出了个让全中国都认识的女人。 这中间到底藏着多少权力游戏的狠招? 豪格这辈子,前半段像开了挂的爽文男主。打小生在帝王家,老子皇太极正憋着劲儿把后金改造成大清,对他寄予厚望——17岁就跟着上战场,一刀把敌方将领脑袋砍下来,战场上的狠劲儿连老兵都咋舌。 后来松锦大战,清军跟明军死磕,豪格带着骑兵冲锋陷阵,在乱军里杀得七进七出,连皇太极都拍着大腿喊“好儿子”。按这势头,他要当皇帝,怎么着也算个热门选手吧? 可命运偏要跟他拧着来。1643年皇太极暴毙,没留遗嘱,清朝的继承权一下成了火药桶。 豪格手里攥着两把硬牌:一是先帝嫡长子身份(虽生母乌拉那拉氏只是皇太极早年的侧妃,后被休弃,但在宗室排序里仍算嫡出);二是镶黄旗、正蓝旗这些军功集团的暗中支持。 多尔衮那边呢,自己和弟弟多铎手握两白旗,再加上代善、济尔哈朗这些老臣两边和稀泥。两边都觉得自己能当皇帝,可谁都不敢先动手——毕竟真闹起来,八旗内部得先打个稀巴烂。 这时候多尔衮的算盘打得精。他清楚豪格要是真坐了龙椅,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但又不能直接翻脸,毕竟满族人最讲究“团结”。 于是他使了个阴招:表面上提议“立幼主”,推6岁的福临(顺治)上位,自己当摄政王。豪格以为这是妥协,可他太实在,压根没看懂多尔衮的野心——摄政王的权力有多大?说白了,皇帝是傀儡,摄政王才是幕后老板。 接下来的日子,多尔衮没少给豪格穿小鞋。先是削了他的爵位(从和硕肃亲王降为郡王),把他手里的兵权一点点收走;接着找各种由头弹劾,今天说他“私藏金银”,明天说他“对皇帝不敬”。 豪格也不是没反抗过,他梗着脖子跟多尔衮据理力争:“我跟着皇太极打天下,战功摆在这儿,你有话直说!” 可他忘了,这时候的多尔衮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他爹压着的“四贝勒”了,人家手里攥着军权、人事权,连皇帝都得看他脸色。 顺治五年的事儿,现在看都让人憋屈。豪格刚平定了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班师回朝本该论功行赏,结果刚到北京就被关进了大牢。 罪名是“谋逆”——可证据呢?不过是几个被他处罚过的下属瞎编乱造,再加上多尔衮授意手下罗织的“罪状”。监狱里的豪格估计怎么都想不通:我为大清拼命十几年,最后就落得这么个下场? 后来有人说他被折磨致死,也有人说他是被秘密处决,反正这一代本应风光无限的铁帽子王,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没了。 你说这事儿怪谁?怪豪格太耿直?怪多尔衮太阴狠?其实更该怪的是那个时代的规则。清朝刚入关那会儿,皇权还没那么稳固,谁手里有兵、有权,谁就能说了算。 豪格代表的是军功集团的利益,多尔衮想独揽大权,两人必然要拼个你死我活。在绝对的权力斗争面前,什么父子情分、兄弟情谊,全成了可以交易的筹码。 有意思的是,豪格虽然死了,他的血脉倒没断。11代之后,他家出了个女人,那可真是家喻户晓——她没像豪格那样舞刀弄枪,却用另一种方式影响了历史。 至于她是谁?——这个女人是川岛芳子。 豪格的直系血脉传承至清末,第10代孙是清末民初的肃亲王善耆。善耆共有38个子女,其中第十四女原名爱新觉罗·显玗,后被人收养改名川岛芳子。 她作为伪满洲国“安国军总司令”,是抗战期间臭名昭著的女间谍,在中日历史中留下了极强的争议性印记。 其实豪格的悲剧,往深了看,就是权力漩涡里的小人物故事。他以为“凭本事吃饭”就能安稳,可到了权力的牌桌上,“本事”有时候不如“手段”管用。多尔衮赢在懂权术,豪格输在太实在,这道理放现在也没过时——你看职场里那些有能力的,要是不懂点人情世故,不也得被挤兑?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