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老山战役前线,142号高地上14名战士无人指挥,他们的排长刚刚牺牲了。此时,杨国跃自告奋勇站出来指挥,战士们瞬间士气大振! 炮火把天空映得通红,硝烟的味道钻进每个人的鼻腔。142号高地就像老山前线的一把钥匙,谁掌控了这里,谁就扼住了整个西南战线的咽喉。 敌人显然也清楚这一点,进攻一波比一波猛烈。排长牺牲的那一刻,阵地上静得可怕,指挥断了,队伍不能散! 杨国跃就是在这时喊出那句“听我指挥!”的。他当时只是个入伍不到两年的炮兵班长,但战场上就是这样,真正的领袖从来不看军衔高低。 有个战士后来回忆说,杨国跃平时就特有主意,遇到事儿从来不慌。他一边快速调整防御部署,一边挨个拍着战友的肩膀说:“咱们一定守得住!” 当时的战况确实艰难。敌军两个加强连的兵力轮番强攻,战士们弹药所剩无几,饮用水早就断了。杨国跃把最后几箱手榴弹集中分配,要求必须放到三十米内再打。 有次敌人突然冲上东侧阵地,他亲自带着三名战士反冲锋,硬是用刺刀和工兵铲把对方压了下去。战壕里都是伤员,他一个个帮忙包扎,把自己的水壶让给重伤员。 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战术头脑。眼看着弹药快打光,他让战士们收集敌军遗落的武器,又把空弹药箱堆在阵地前制造假象。 天黑后,他组织小分队悄悄爬出阵地,把敌人尸体上的弹药装备都摸了回来。后来增援部队赶到时,发现这群战士居然还用缴获的迫击炮组了个临时火力点。 其实杨国跃才22岁,比阵地上大多数战士都年轻。但战争从来不管年龄大小,它只认勇气和责任。后来统计,142高地防御战中共击退敌军13次冲锋,歼敌近百人。 这些穿着同样军装的年轻人,用生命践行了“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 现在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直到今天还要讲老山的故事。其实真正值得铭记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那种在绝境中挺身而出的担当。 就像杨国跃,他在平凡岗位上是个普通军人,但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非凡。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闪光,无论是在战场坚守阵地,还是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麻栗县老山# #老山老役# #致敬老山英雄# 来源:中国军网《“老山十五勇士”之一杨国跃:142高地上的生死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