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陈友才的照片,如果不特别标注,你觉得他长得像谁。陈友才牺牲在劳山事件中,某种程度上而言,若没有他的牺牲,国共第二次合作不可能那么快实现。 信源:杰出革命英雄丨周恩来终生不忘的人——陈友才 - 红网 陈友才,湖南郴县人,这位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年轻战士,用 23 年的短暂生命书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早在青年时期,他便怀揣着改变民族命运的革命理想,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斗争浪潮中。 湘南起义的烽火里,他冲锋在前,用热血践行初心;井冈山的崎岖山路上,他紧随红军队伍,在红四军的旗帜下锤炼意志。 此后,他先后在红四军军部与红一方面军总部负责通信侦察工作,这份看似平凡的岗位,实则是军队神经脉络的关键所在。 长征路上,当时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行军路线错综复杂,对地形的掌握成为突破封锁的关键。 陈友才主动请战,率领侦察小队深入云南腹地执行任务。在一次惊险的行动中,他们成功缴获了一份标注详尽的云南地区地图,图中山川走向、道路分布、村落位置清晰明了。 之后,陈友才更是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忠诚可靠的品质,被调至周恩来身边担任警卫参谋,负责安全保卫与对外联络工作。 1937 年 4 月 25 日,“劳山事件” 的爆发,让陈友才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彼时,国共合作的谈判正处于关键阶段,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前往西安,计划与国民党方面进一步磋商,为联合抗日铺平道路。 当队伍行至陕西甘泉县劳山地区时,突然遭到土匪武装的猛烈袭击。危急关头,陈友才目光坚定,做出了一个足以改变局势的决定 —— 假扮周恩来吸引敌人火力。 他与周恩来外形相近,平日里对周恩来的着装风格了然于胸,只见他迅速换上西装、戴好礼帽、蹬上长靴,还特意将周恩来的名片揣在口袋里,故意暴露在敌人的视线范围内。 土匪果然将他误认为周恩来,所有火力瞬间集中在他身上。陈友才带领部分战士顽强抵抗,子弹打光了就用枪托砸,身体中弹了仍咬牙坚持。 最终,他身中数弹,倒在了劳山的土地上,而周恩来等谈判代表得以成功脱险。正是他的牺牲,让国共合作的谈判进程未被打断,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加速实现筑牢了关键一环。 据相关历史背景推测,邓颖超曾多次提醒团队要做好应急防护。因此,在此次前往西安的行程前,团队临时决定让陈友才以随侍副官的身份随行 并计划在危急时刻利用他的外形迷惑敌人,谁也未曾想到,这个临时制定的方案,竟在劳山的生死考验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陈友才牺牲后,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革命队伍,周恩来更是将这份伤痛深深埋藏在心底,即便时隔多年,仍多次在不同场合动情地说:“陈友才是替我死的。” 1973 年,周恩来重回延安,尽管岁月已过去 36 年,但他对这位年轻战士的思念丝毫未减。他特意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找到陈友才的墓地,计划将其迁葬到条件更好的烈士陵园。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像陈友才这样为保护领导人、守护革命事业而牺牲的英烈还有很多。1946 年 4 月 8 日,“四八烈士” 的事迹同样令人动容。 当时,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等同志乘坐飞机,准备前往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难。 其中,警卫员魏万吉本有机会优先撤离,但他始终坚守在叶挺将军身边,在飞机失控的危急时刻,拼尽全力保护叶挺,最终与各位领导人一同牺牲。 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开始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 在一次行军途中,毛泽东的警卫员胡昌保发现有敌机空袭,情况万分紧急。他毫不犹豫地扑到毛泽东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炸弹碎片,最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胡昌保的牺牲,不仅保护了党的核心领导人,更让红军将士深刻感受到革命队伍中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进一步坚定了大家跟随党中央、跟随毛泽东同志走向胜利的信念。 这些英烈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他们或许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都怀揣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