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提上日程了! 孙立人将军的后人提出希望尽快将孙立人将军的棺木运回安徽庐江安葬。 这位当年在缅甸仁安羌打出奇迹的将军,用一千多人的兵力硬刚四倍于己的日军,不仅救出了七千多英军,还保住了油田,自己这边却倒下了六百多位弟兄。英国给的"帝国司令勋章"再亮,也比不上他晚年托人回安徽庐江老家看看祖坟的那份心思。 孙立人将军这辈子够传奇,但也够憋屈。1942 年在缅甸战场上把英军从日军包围圈里捞出来的时候多风光,后来在台湾被软禁三十多年就有多落寞。不过就算被限制自由,他也没忘了老家。1988年特意托旧属潘德辉回乡祭祖,看到祖坟在文革中被破坏的照片,这位铁血将军估计心里不是滋味。两年后又让潘德辉去谈迁葬的事,可惜愿望还没实现就走了,如今棺木在台湾一放就是三十多年。 庐江那边早就把将军的故居改成了抗日纪念馆,就在金牛中学里,十一间老房子保存得挺好,2012年还成了省级文保单位。三河古镇还有个纪念馆,摆着他小时候用过的东西。当地老百姓都知道这位"常胜将军"的故事,每年都有人去故居献花。这种发自内心的纪念,可比冷冰冰的史书有温度多了。现在庐江的年轻人结婚,还有人特意去故居拍婚纱照,把将军的精神当成家乡的骄傲。 其实这种事有现成的例子可以参考,高雄有个叫刘德文的人,二十一年里帮三百多位台湾老兵把骨灰送回了大陆老家,最远的送到了黑龙江。这些老兵当年和孙立人一样背井离乡,临终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家。刘德文带着骨灰罐坐高铁、赶长途车的样子,每次看都让人眼眶发热。既然普通老兵都能魂归故里,孙立人这样的抗日英雄更该有此待遇。 现在时机确实成熟了,这几年两岸一起办抗战纪念活动越来越多,从南昌的新四军旧址参观到永安的抗战旧址寻访,年轻人在歌声里找回共同的历史记忆。孙立人将军指挥的仁安羌大捷,既是中国军队的骄傲,也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页,这种超越党派的历史功绩,早就该被好好纪念。再说他当年解救的英军后代现在还在念叨这份恩情,撒切尔夫人后来还专门慰问过参战的团长刘放吾,这种国际认可的英雄,回家安葬本来就天经地义。 想想看,当年将军在缅甸战场上冒着炮火保护别人,现在我们该帮他完成最后的心愿了。庐江的纪念馆里还空着一块地方,正好能让将军落叶归根。那些当年跟着他打仗的安徽子弟兵,估计也盼着老首长能回家看看。三十多年了,足够化解所有隔阂,剩下的该是对英雄的敬意。就让这位把一生献给国家的将军,终于能在家乡的土地上好好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