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春生”和“香果”已经在杭州动物园度过了两个年头,七百多个日子里,饲养团队和无数游客一起见证了这两个“毛团子”的成长点滴。杭州动物园最受欢迎的大明星是如何快乐度过每一天的?跟着保育员“奶妈”们工作的脚步一起来看看。
早餐和训练时间
清晨五点半,城市还在沉睡,大熊猫馆外亮起了一盏灯,值夜班的保育员打着手电,在门口等着今天的第一批新鲜竹子。为了让大熊猫吃上最鲜嫩的早餐,保育员们每天天没亮就开始验收、分拣和投喂。
这些竹子都是从一百多里外的生态竹林运来的。送到之后,保育员会仔细检查每一捆,做好登记,再洒上水保持湿润。有时候,“春生”和“香果”醒得早,就会扒着栏杆往外看,仿佛已经闻到了竹子的清香。这时,保育员就会先给它们添一些,当作早餐前的“小点心”。
早上八点,阳光刚刚照进大熊猫馆,白班的保育员已经到岗。他们和夜班同事仔细交接后,就开始忙碌的晨间打扫。趁着“春生”和“香果”还在内室吃竹子,他们拿起工具,把展厅里里外外清理一遍——先扫掉竹屑和粪便,再用水枪彻底冲洗,让整个“熊猫客厅”干干净净。新鲜的竹子被劈成合适的大小,带着露水的竹叶铺满了展区,等待两位“明星”出场。
等“春生”和“香果”慢悠悠地走进展厅,保育员们又赶紧去打扫内室。这里是大熊猫休息的“卧室”,他们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用专用消毒剂仔细清洁消毒。温湿度监测设备一直开着,采光和通风也调整得刚刚好,确保它们住得舒心。
吃完早饭,“春生”和“香果”通常会懒洋洋地打个盹。有时四脚朝天躺在木架上,有时缩在墙角团成个毛球,圆圆的肚子随着呼吸一起一伏,那可爱的睡相,总让游客忍不住举起手机记录这治愈瞬间。等它们睡醒了,保育员就会趁这段时间给它们做行为训练。
“来,香果,张嘴!”保育员拿着训练用的响片,耐心引导它们完成各项指令。称重、量血压、口腔检查、采血训练、B超适应……每一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却都是保育员和大熊猫花了大量时间慢慢训练出来的。这些训练不仅能帮助大熊猫未来更好地配合兽医体检,更是保障它们长期健康的重要举措。训练一结束,保育员又立刻把展厅重新打扫一遍,再补上新鲜的竹叶和竹竿。
上午茶和下午茶
接着是精心准备的“上午茶”。保育员们将特制窝头、鲜嫩竹笋、小苹果、南瓜等“小零食”以不同形状、大小随机摆放——有的藏在木架缝隙,有的悬挂在高处。这种“寻宝式”投喂不仅能激发大熊猫的探索欲望,还能锻炼它们的站立攀爬能力。
到了下午,午睡后的大熊猫又开始寻找“下午茶”——保育员早已把展厅重新打扫干净,不仅添了竹叶和点心,还放上了亲手制作的丰容玩具。
看着“香果”抱着南瓜啃得香,“春生”认真掏着藏在玩具里的苹果块,保育员们的疲惫仿佛一下子都被治愈了。
夕阳西下,吃饱玩累的大熊猫再次进入梦乡,白班保育员一天的工作也渐渐收尾。下午五点,夜班同事准时来接岗,继续守护这份宁静——深夜大熊猫醒来时,新鲜的竹子早已备好;夜深人静时,他们还会定时巡查,记录大熊猫的状况。从清晨到深夜,保育团队用专业和爱心,织成了一张24小时不间断的守护网。在这里,每一片竹子都鲜嫩欲滴,每一个玩具都藏着心思,每一次交班都带着信任和责任。
透过玻璃幕墙,游客们看到的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而在镜头之外,是保育员们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他们用专业与爱心,为这些国宝筑起了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五星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