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中国让步,澳大利亚终于撂下最后通牒!中企若不主动出售达尔文港,他们就要强制征收。这事说白了,就是澳方自己先挑明了关系。 十年前的达尔文港,说白了就是个没人愿意接的烂摊子,港口年年亏损,设施又旧又破,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自己财政也紧巴巴,根本没钱修,最后只能决定赶快甩手,把港口交给别人打理。 于是2015年公开投标,中国岚桥集团拿下了99年租赁权,一口气掏出了5.06亿澳元,当时的价格一点不低,澳洲地方政府收钱那会儿,态度别提有多积极。 岚桥接手后,不光按期缴租,更是持续砸钱升级,原先能停万吨货轮的位置只有3个,他们扩成了5个,还上了自动化装卸设备,2020年全球港口因劳动力短缺接连停滞,达尔文港却靠新设备扛住了压力,业务量反而逆势翻倍。 十年间岚桥累计投入约10亿澳元,让达尔文港年吞吐量从最初的不到400万吨,飙升到3000万吨,原来无人问津的港口,硬是被改造成澳大利亚北部的物流和能源出口重镇,带动了就业,也让当地人生活靠着它改善。 而港口一旦开始赚钱,澳方就开始动起了歪心思,2025年澳大利亚大选时,阿尔巴尼斯领导的工党喊出口号,要收回达尔文港的经营权,当时这一招帮他博得不少选票。 最终工党胜选,他上任就准备兑现承诺,给出的官方理由是威胁国家安全,但仔细看看,这其实说不圆,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年的5.06亿澳元资产,如今已经涨到了18亿,足足值当初的三倍,这样的肥肉摆在眼前,谁不眼红? 中背后还有美国的影子,奥巴马当政时,他就曾向澳洲抱怨没提前沟通此事,美国一贯对中国企业参与盟友基础设施颇有意见,如今澳大利亚摆出这样的姿态,很难不让人觉得,这是在配合美国的战略需求。 最终,这些利益和政治加在一起,变成了阿尔巴尼斯政府强势的执行令:要么自愿卖,要么被强制收,这一来,不只是商业合同受挑战,更让澳大利亚在国际社会的信誉站到了悬崖边上。 别忘了,当年的合同写得清清楚楚,是长达99年的租赁权,商业契约讲究的就是诚信,如果一份签好的合同能说变就变,那么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还敢往澳洲投钱吗? 中国方面很快表态,强调企业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尊重,这不仅涉及一家企业的经营,更关乎国际经贸秩序,如果这次强制征收能成,将会开一个危险的头。 今天他们可以针对中国企业,未来是不是也能以国家安全为名,把别国的投资随时收走?这种不确定性,等于是在砸澳大利亚自己的招牌。 澳方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坐下来谈,把矛盾处理好,而不是一味把问题推到极端如果真要强夺,最终承担代价的,恐怕不会是中国企业,而是澳大利亚自己。 信源:收回达尔文港,在道义上欠妥——2025-05-27 08:13·环球时报 有美政府背景,美企想撬达尔文港?——2025-05-28 08:43·环球时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