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人才何以“聚”邯郸

转自:邯郸日报

与此同时,我市同步推进各类专场招聘活动,在人才大厦先后举办物流、金融等领域的招聘专场,后续又聚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专场招聘,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

产业需求驱动人才集聚

“邯郸是我的家乡,看着家乡在物流产业和精密制造业领域越来越好,我一直想回来贡献力量。”李佳男谈及回乡初衷时感慨道。随着邯郸人才吸引力持续增强,加之本地企业对专业物流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他毅然辞去唐山高校的工作,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

李佳男入职的成安县金泰包装,是当地专注包装材料生产销售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该企业业务不断拓展,海外订单占比达总产量的55%,连续五年蝉联邯郸市出口创汇榜首,这对物流海运的专业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入职后,我重点梳理优化了海外物流的流程、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推进。”李佳男说。更让他安心的是,邯郸的人才政策为其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免申即享”服务让他无需繁琐流程就能直接享受政策红利,职业发展扶持、生活保障等举措更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人才政策查询、岗位投递、业务办理都能在邯郸人才服务平台完成。”市人才发展集团经营管理部负责人马岚岚介绍,该平台由市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搭建,是集求职、面试、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枢纽,平台同步展示九大产业板块的招聘信息,精准匹配企业与人才需求。

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不仅吸引了李佳男这样的本土人才回流,更汇聚了顶尖人才团队。今年3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王军祥全职加盟馆陶县,将社保关系从上海转入,带领技术、管理、营销领域的高水平研发团队,投身中海新材研究院(河北)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先进材料热处理研发运营项目。他表示,项目投产后还将引进10位技术骨干,为当地新材料产业升级注入“强心剂”。

我市九大重点产业链涵盖现代化钢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据人才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就发布岗位需求超3.3万个,为人才集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形成“产业引才、人才促产”的正向循环。

为进一步打通“产学研用”链路,我市常态化开展高校师生创新实践活动,聚焦产业需求与京津冀高校的专业、科研成果精准匹配,以“一校一案”模式推动校地深度合作。8月14日,北京化工大学7名师生赴磁县、复兴区等地开展研学,在参观河北中化滏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后,研究生黄菲坦言:“这里的精密设备和专业氛围超出预期,彻底改变了我对邯郸的认知,也感受到了当地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截至目前,我市已对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98批2500余人次师生来邯实践,与17所北京高校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其中8所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累计梳理300余项技术需求与高校合作攻关,覆盖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多项合作项目已落地转化。同时,“青年实干家——百名硕博建功邯郸”等活动扎实推进,进一步搭建起人才交流平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充足智力资源。

政策杠杆撬动人才“引力场”

去年1月,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冯子如成功入职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初入职场,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担忧生活成本,而“十万学子进邯郸”的补贴政策让他吃下了“定心丸”。根据政策,入职5年内的硕士研究生每月可领取2500元生活补贴,“这笔钱就像及时雨,大大减轻了生活压力。”冯子如坦言,比起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同学,邯郸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让他更坚定了留下的决心,“企业完善的引才机制、清晰的职业规划,加上城市给力的政策和发展势头,这里就是实现理想的沃土。”

与职场新人冯子如不同,在钢铁行业深耕20余年的张金坤,曾担任天津铁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也是世界500强企业的资深从业者。即便拥有丰富履历,她仍毅然选择南下邯郸。

“这座城市能让人尽情施展拳脚,无论新人还是老手都有成长空间。”让张金坤倍感振奋的是,入职不久她便成功申领“高层次人才A卡”,每年可按年薪10%~20%获得奖励。更让她暖心的是生活保障的细致周到:金融服务、出行便利、购房优惠等政策接踵而至,“这些举措帮我快速融入城市,能更专注地投入工作,不用为琐事分心。”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优化人才政策,让保障覆盖更全面、精准度更高。在认定范围上,完善高层次人才分类体系,新增“A+”类和E类认定;在政策适配性上,将引才延伸至“全职在邯工作但不在邯缴纳养老保险”的部分高校毕业生,破解企业招引高端科技人才的难题;在引才模式上,推动“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引才,实现人才共享。各区县也同步发力:馆陶县放宽人才政策年龄限制,磁县参照市级标准出台医疗卫生人才专项引进措施,进一步提升岗位吸引力。

除了政策“给力”,服务也更“贴心”。

自去年8月人才大厦启用以来,这里便成为人才服务的“一站式”枢纽,不仅提供各类事项集中办理服务,还能满足研讨交流、项目路演、金融支持、法律咨询等多元化需求。今年5月上线的“邯郸人才服务平台”,更以数字化升级让服务“不打烊”:亮“人才码”可直接乘公交、逛景区;登录平台能在线申请补贴、投递简历;住房申请、补助申领、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事务均实现“网上办、不用跑”,7×24小时在线服务为人才免去奔波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