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鲁迅的“跨界”有哪些?

转自:南湖晚报

你知道吗,这位以笔为剑的文学巨匠,竟是一位隐藏的设计鬼才、时尚达人。他设计的北大校徽沿用百年,手绘的书籍封面惊艳民国,甚至连穿衣法则都总结得头头是道。可以说,迅哥儿若生在现代,定是顶流博主!

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邀请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他设计的图案主体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但他巧妙地将“北”字与“大”字的篆书进行了些许变化,使得两个字的构成元素几乎完全一致,“北大”二字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此外,“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猫头鹰logo是鲁迅的经典作品,仔细欣赏发现猫头鹰的眼睛正好是两个人的头部,肚皮正好是两个人的身体,巧妙利用了正负形的创作手法。在没有太多先例参考的年代,这个logo真正体现了鲁迅先生在设计与艺术方面的过人之处。

鲁迅先生一生设计了60多本书籍封面,主张“素雅留白,古为今用”,被称为“民国第一平面设计师”:

《呐喊》封面是鲁迅书籍封面设计中最有名的,对比强烈鲜明的红黑配色,深红底色如凝固的血痕,又预示着斗争和光明,黑色方块中压着“鲁迅”二字,象征他与时代同频“呐喊”与斗争;

《彷徨》封面由鲁迅设计、陶元庆绘画,底色橙红,用了几何线条画三人呆坐在椅子上,面对着一轮圆而不圆、颤颤巍巍的深蓝色太阳,于百无聊赖中晃悠;

《奔流》刊名题字,笔画相连如江河奔涌,至今仍是字体设计的经典范本;

《国学季刊》,由鲁迅设计的封面取自汉画像石刻云纹图案,蔡元培手书刊名,图案古雅庄重,传统风格浓郁……

鲁迅先生的设计从不浮夸,却总能用最简的线条,传递最深的思想。正如他所言:“饰文字为观美,虽华夏所独,而其理极通于绘事。”(《<蜕龛印存>序》)

此外,鲁迅还热衷于收藏,对艺术品有相当高的鉴赏能力。他一生中收藏了2100多幅优秀的版画,来自16个国家300多位版画家,是版画界收藏第一人,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艺术大师陈丹青曾说:“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