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雍正的生命已经像风中残烛一样摇摇欲坠,他靠在床头,用尽身上的最后一丝力气说出了他的遗诏:皇陵里只准两个人进来陪我——朕的皇后,还有皇贵妃年氏。 要知道在清朝,后妃能不能跟皇帝合葬,待遇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大多数妃嫔到最后只能葬在妃园寝,能跟皇帝同穴而眠的,基本只有地位最尊贵的皇后。雍正却打破了这个惯例,让年贵妃也进了泰陵,这背后藏的可不是什么秘密,而是他对这两个女人实实在在的在意。 先说说皇后孝敬宪皇后。她出身乌拉那拉氏(之前常有人误记成钮祜禄氏,其实钮祜禄氏是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是满洲正经的名门望族,身份尊贵得很。 她为人端庄稳重,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完全担得起 “母仪天下” 这四个字。早在雍正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她就是嫡福晋了,这么多年一路陪着雍正,地位从来没动摇过,能跟雍正合葬,既是按规矩来,也是两人多年夫妻情分的自然结果。 真正让人觉得特别的,是年贵妃。年贵妃出身不算最顶级的,但她兄长年羹尧,是雍正当年夺位、登基的重要帮手,立过不少大功。不过年贵妃能得雍正看重,可不光靠哥哥 —— 她自己就很讨雍正喜欢。 《清实录》里说,她不光长得好看,还聪明机灵,雍正特别信任她。雍正甚至亲笔写过 “年妃为朕分忧解劳”,这话里的感情,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而且有个常见的误会得说清楚:年贵妃从来没因为年羹尧犯事就 “失宠抑郁”。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贵妃病得很重,就算当时雍正被政务忙得脚不沾地,也特意下旨把她晋封为皇贵妃,还在册封诏书上称赞她 “性格温柔善良,做人谨慎端正”,甚至怪自己 “天天忙着处理国事,没顾上好好帮她找药方”,看得出来那时候对她还是特别关心。 后来年羹尧被定罪,都是年贵妃去世一个月后的事了,雍正还特意下旨说 “年羹尧罪大恶极,但年贵妃一直很规矩,我念着旧情,不让她家人受牵连”,根本没因为年羹尧迁怒年贵妃。 年贵妃之所以能进泰陵,说到底,是雍正从心里认了她这个人。 从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到雍正三年,她先后给雍正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虽然孩子大多没长大就夭折了,但这份陪伴和付出,雍正一直记在心里。 他还在朱批里提过 “年妃能帮我分担忧愁,性格温和,特别合我心意”,这种评价,比对其他后妃的都要实在。 现在清西陵的泰陵里,就安安静静躺着雍正和这两位女子。世人总说雍正铁血、多疑,却没看到,这位看起来冷冰冰的皇帝,心里也藏着柔软 —— 他没让规矩束缚住对年贵妃的认可,也没因为年羹尧的错否定年贵妃的好。 对雍正来说,死后能陪着自己的,不是江山,不是那些权臣,而是他心里最看重的两个女人,这大概就是他对 “在意” 最直白的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