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其中很大部分要归功于新能源汽车。我国之所以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汽车锂动力电池保持领先,跟我国抢先布局有莫大关系。被誉为“中国锂电研究第一人”的陈立泉院士,长期专注锂电池技术研发,并亲手推动了锂电池产业化,使我国能够在当今的新能源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陈立泉院士
鉴于陈立泉院士在学术上的建树以及在发展锂电池方面的贡献,他被提名为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引起了广泛热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202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锲而不舍,不断进取出生于1940年的陈立泉,早已到了耄耋之年,却依然奔波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这种锲而不舍,不断进取的精神,是他从小就形成的。
小时候的陈立泉,天资聪慧,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高中毕业后,陈立泉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晶体学专业。那时候的中科大刚刚成立不久,汇聚了中科院大量顶尖的科学家和科研资源,教授们的专业和睿智,以及对科学研究的高度专注,使陈立泉大为震撼,他下定决心要攀登学术高峰。
大学毕业后,陈立泉进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继续研究晶体生长。后来,能力出众的陈立泉获得了前往西德马普所固体所深造的机会。也就是在那里,陈立泉接触到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固态锂电池研究。
凭着作为一名科学家深刻的洞察力,陈立泉敏锐地察觉到固态锂电池在未来的广阔应用空间,当机立断把研究方向转移到固态离子学领域。从此,陈立泉便与固态离子学的研究和应用密不可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锂电研究第一人1978年,陈立泉从德国马普所进修归来。此时的他,意气风发,作为国内较早研究固态离子学的科学家,主导了该领域的多项研究。两年后,陈立泉在中科院成立了固态离子学实验室,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第一个实验室,也顺理成章成为国内固态离子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依托中科院固态离子学实验室,陈立泉率先在国内开展锂电池和相关材料的研究,并抢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不仅如此,陈立泉还开展了全固态锂电池、室温钠离子电池、锂空气电池等材料的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陈立泉出席活动
作为国内锂电池研究的学术带头人,陈立泉主导了多项锂离子导体的重大科研项目,担任项目组总负责人,进行锂电池、聚合物锂电池的研究。
四十余年来,陈立泉在固态离子学领域取得了大量突破性研究,尤其在锂电池研究上颇有建树。1989年,陈立泉“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的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凭借这些成果,陈立泉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评“国际电池材料协会终生成就奖”等荣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锂电研究第一人”。
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在陈立泉看来,研究所的科研方向应该是“以任务带动学科”为主,把国家的战略需求放在首位,既重视高质量的论文,更要重视高质量的技术。也正因如此,他一直不遗余力推动锂电池研究的产业化。
20多年前,锂电池在国内并不被看好,但对其应用价值深信不疑的陈立泉,却果断深入研究,并竭力推动锂电池的产业化。早在1997年,陈立泉就以国产技术、设备和原材料为主,建成国内第一条锂电池中试生产线。由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陈立泉在生产线上当了一年多“技工”,凡事亲力亲为,终于使国产锂电池顺利问世。
后来,陈立泉又力排众议牵头成立了公司,实现了锂电池产业化,又成立了专门生产汽车动力电池的公司。
陈立泉考察锂电池生产
在2000年“十五”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中,锂离子电池几乎被排除在外。为此,陈立泉专程前往上海拜访专项负责人万钢,对他说“希望能给锂离子电池一个机会。”经过他的力荐,最终车用锂离子电池才被纳入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之内。
此后,锂电池研究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支持,并全面开花结果。如今,20多个春秋更迭,我国已经与日本、韩国并列的“世界三大锂电池生产国”之一,并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陈立泉居功至伟。
陈立泉
提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除了在固态离子学和锂电池方面的重大贡献,陈立泉同时还担任中科院物理所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负责人,参加研制出一系列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温超导材料。他成功在70K发现超导迹象,创下当时世界最高记录 ,并在国内率先研制出铋系等氧化物超导体,推动国内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正是由于陈立泉对国家科学和技术所做出的诸多重大贡献,他才会被提名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 这样的科学家,又怎能不令人心生崇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