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加速度+暖服务+硬政策” 驻马店“亲清”政商同频共振 助推发展跃升 | 2025河南营商环境新观察(7)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王耀成通讯员王瑜

当金玉锋大健康产业园的施工负责人在凌晨接到电力部门的竣工通知时,他盯着手机屏幕上“220千伏线路迁移完成”的消息,突然意识到:这场原本需要至少半个月的工程,驻马店的政务服务专班只用3天就画上了句号。

这个发生在驻马店的真实故事,恰如一粒玉米在驻马店亲清政商土壤里的“蜕变”——从田间地头的农作物,到年产值180亿元的生物基材料,背后是这座城市用“有事不撒手、无事不插手”的智慧,书写出的营商环境新篇章。

政策创新的温度刻度:从公章革命到服务革命

在驻马店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智能审批终端前,创业者王磊轻点屏幕,不到1小时就完成了企业开办的全部流程。

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营业执照弹出时,他想起三年前朋友开办公司时跑遍七个部门、耗时一周的经历,不禁感慨:“现在连公章都是免费刻制的,政府真是把‘零成本’做到了实处。”

这番对比背后,是驻马店推行的“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服务模式结出的硕果——截至2025年,全市已有5万多家企业通过该模式降低制度性成本超2000万元,企业开办当场办结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这种政务服务的“加速度”,在李学们的日常工作中有着更生动的诠释。

作为市行政审批中心的“首席服务员”,他的手机里存着37家企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去年深秋,一家初创科技企业为赶项目投标,急需完成经营许可证变更。当企业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李学电话时,没想到这个周末正在陪女儿看病的公务员,立刻赶回单位协调相关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凌晨两点,当企业收到审批通过的短信时,附件里还有李学手写的《后续流程指引》。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句企业送来的锦旗上的话,正是驻马店367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落地生效的生动注脚。

中天金骏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立的办公室里,整齐摆放着五本崭新的证照。“从立项到拿证,五个工作日全部搞定!”他翻看着证件上的日期,对上门回访的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这个总投资12亿元的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在“全链条管家式”服务保障下,不仅享受到“容缺受理“的便利,更通过政府部门的“集中办公”机制,一次性办完了原本需要跑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

这种“企业张嘴、政府跑腿”的服务模式,如今已通过驻马店2225项标准化政务服务指南,变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规范。

破题者的实战手册:那些被解决的“不可能”

遂平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前,曾经焦虑万分的扬翔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先生,如今每次路过都会笑着和窗口工作人员打招呼。

回想起2022年那次涉外贷款抵押登记的经历,他至今记忆犹新:当企业与国际金融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后,却因本地从未办理过此类业务而陷入僵局。窗口工作人员李辉得知情况后,不仅协调不动产登记中心连夜研究政策,更请来省厅专家和技术团队升级系统。七天后,当刘先生拿到全省首例涉外不动产抵押登记证明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窗口“事事有回音”的标牌上。

这个案例只是驻马店“办不成事”窗口100%办结率的一个缩影,却生动诠释了何为“难事不放手”的政务担当。

在驻马店市交通运输局的审批窗口,一份特殊的《承诺书》正在改变行业生态。

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张老板最近新购了10辆油罐车,按照以往流程,需等车辆全部到位并完成检测后才能获批运营许可。而现在,他只需签订“30日内完善车辆资质”的承诺书,就能提前拿到许可证。

“这15天的时间差,让我们少损失了近百万!”张老板的账本上清晰记录着政策红利——这种“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式,已让驻马店4387家企业尝到甜头,重大项目审批效率平均提升40%以上。

更令人惊叹的是科技赋能带来的融资变革

在驻马店“信易贷”平台的后台,区块链技术正将17.9万家企业的200余项政务数据,转化为精准的信用画像。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赵女士最近通过平台申请的500万元贷款,不仅利率比传统渠道低1.2个百分点,审批时间更是从30天压缩到3天。“政府把我们的纳税记录、用水用电数据都变成了‘信用资产’”。

她不知道的是,这个连接97家金融机构的智慧平台,已累计为企业完成1678笔融资,其中像她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占比高达42%。

产业链上的生长密码:从一粒玉米到一个产业生态

站在金玉锋大健康产业园的中控室里,总经理助理指着巨大的电子屏介绍:“这条全国最大的单条玉米淀粉生产线,每小时能‘吃’进200吨玉米,全年可消化驻马店30%的产量。”

这个总投资106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4个月,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驻马店速度”。更令人称道的是政府服务的精度:当企业遇到用地难题时,专班用“模拟审批”将手续办理时间压缩60%;当电力线路成为施工瓶颈时,供电部门3天内完成迁移;投产后每周的“早餐会”上,管委会主任都会带着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办公。

这种全周期服务催生的不仅是效率,更是完整的产业链——从玉米淀粉到氨基酸,再到生物基材料,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80亿元,带动超过5000人就业。

在隔壁的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另一种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营养食品产业园里,黄山茶多宝生物科技公司的生产线正将茶叶转化为高端含片;宠物食品产业园中,心粮宠物的研发团队正在调试新产品;食品机械产业园的工程师们,正为金玉锋定制智能化加工设备。

这个“4+N”的专业化园区矩阵,通过“厂房租赁补贴30%+设备补贴”的组合政策,已吸引51个项目签约入驻,计划总投资达195.7亿元。最具想象力的是微生物食品产业园,这里未来将诞生的益生菌产品,原料可能就来自隔壁园区的玉米深加工副产品。

新能源与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彰显了这座农业大市的转型决心。

在鹏辉力赫储能电站的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安装豫南地区首个大型共享储能设备。这个总投资5亿元的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3个月,得益于“容缺受理”机制让土地平整与手续办理同步进行。投产后,它不仅能为园区企业降低15%~20%的用电成本,更将成为驻马店新能源产业的“稳定器”。而在协鑫硅基新材料的车间里,纯度达99.998%的石英砂正从生产线输出,这些原本依赖进口的光伏核心材料,如今不仅供应通威、欧晶等企业,更在政府“研发补贴+人才公寓”政策支持下,向半导体级材料发起冲击。

成长的烦恼与明天的答案

尽管成绩单亮眼,但驻马店并未回避发展中的问题。在该市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的座谈会上,企业代表直言不讳:“部分惠企政策申报流程还是太复杂”“中小微企业融资依然不容易”。这些声音被认真记录在《问题整改台账》上,对应的解决方案正在落地——政策申报系统正在升级,将实现“企业不用报、数据自动跑”;信易贷平台新增了“首贷续贷”功能,中小微企业融资覆盖率已提升至68%。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干部队伍的理念里。“以前是企业围着政府转,现在是政府围着企业转。”这是基层公务员培训时反复强调的服务准则。通过“招商大使”聘任制和境外专项招商,驻马店的服务触角正延伸得更远——2024年赴韩国、德国的招商团,带回了宠物食品和食品机械的合作意向;而“青年人才留驻计划”提供的2000多个事业单位岗位、最高400万元创业贷款,已吸引3200余家青年创业实体落地,初创企业存活率提升至68%。

在代兴种业的试验田里,最新培育的“正花6088”花生品种正在结荚长大。这个让农户亩均增收800元的品种,推广面积已超3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玉米加工到芯片材料,从传统农业到新能源,驻马店的故事证明:亲清政商关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次高效审批、每一笔精准融资、每一个问题解决中。当政府甘当“店小二”,企业才能心无旁骛搞发展;当服务有温度、政策有精度、监管有尺度,市场活力自然会如泉水般涌流。

红色的朝阳照着万邦国际物流园,满载农产品的货车正驶出园区,发往200公里外的市场。这个日均交易量超6000吨的物流枢纽,让驻马店农产品外销率提升至65%。从一粒玉米的旅程,到一个产业的崛起,再到一座城市的蜕变,驻马店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营商环境答卷——这里不仅有审批的加速度,更有服务的暖温度;不仅有政策的硬度,更有发展的新高度。在这片充满机遇的中原大地上,亲清政商关系正孕育着无限可能,等待更多创业者共同书写下一个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