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手里的武器先进到你可能都不敢信! 1878 年的西域,风沙还没平息,六十九岁的左宗棠亲自带着八万湘军,抬着棺木誓师西征。那时候的新疆,已经被阿古柏和沙俄侵占好些年了,敌军手里握着英国的恩菲尔德步枪,还筑起了坚固的城墙堡垒,就等着清军送上门来当靶子。可左宗棠早就看透了:要打赢这场硬仗,非得靠 “好家伙” 不可! 于是他在兰州办了个制造局,炉火日夜不熄,工匠们在烈火里淬火、校准枪膛的膛线。没多久,仿制的德式螺丝炮、美式斯宾塞连发枪就一批批运到了前线。这斯宾塞枪一扣扳机,能连打七发子弹,百米外的胡杨木桩都能瞬间被打穿,士兵们头一回觉得:自己手里的枪,终于能跟洋枪硬碰硬了! 更让人震撼的是从国外买来的加特林机枪,六根枪管一转,火舌 “突突” 地喷,眨眼就能把石墙打成碎渣。试射那天,连老营官都看呆了,跟着的沙俄哥萨克 “观察员” 更是吓得手里的望远镜都掉了,惊呼:“清国人…… 怎么会有这种地狱之火!” 真正的考验在达坂城,阿古柏的人拿着英制步枪守在险要关口,子弹像雨一样封锁了山道。左宗棠须发飘着,一声令下:螺丝炮 “轰隆” 怒吼,箭楼立马塌了;斯宾塞步枪的火力压得敌人根本抬不起头;最后把加特林机枪推上阵地,一阵钢铁风暴扫过石垒,叛军的防线瞬间就垮了! 从那以后,大清西征军一路势如破竹,两年时间,新疆大部分地区就重新回到了版图,只剩伊犁还被沙俄占着。英国的情报员惊得赶紧上报伦敦:“左宗棠的军队装备真精良,战术也新颖,比我们预想的强太多了!” 沙场上黄沙漫天,随军带的棺木还在,但将士们眼里已经没有了赴死的悲壮,只剩必胜的光芒。左宗棠心里清楚:只有凭着铁一般的武器和血一般的决心,才能把这片大好河山给夺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