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流传千古,刘备临终前将年幼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留下那句意味深长

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流传千古,刘备临终前将年幼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留下那句意味深长的话:“阿斗若能扶持就尽力辅佐,若实在扶不起,你便自己为皇。”这句话为何会从刘备口中说出,成为后人长久探讨的话题。 刘备托孤诸葛亮并不奇怪。那时他已重病缠身,旧日的部下多有凋零,能独当一面的寥寥无几。张飞虽算得上勇将,但因性格粗犷、嗜酒误事,曾因酒后失察连家眷都被敌人劫走,根本不适合肩负重任。相比之下,诸葛亮才识卓越,《隆中对》为刘备指明方向,联吴抗曹的谋略让蜀汉转危为安,军需筹备与荆益人才的调和,更使刘备在后方无忧。可以说,刘备的三分天下几乎都凝结着诸葛亮的智慧。加之二人理念一致,都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诸葛亮重纲常、守礼法,从不曾显露篡位之意,这才让刘备放心将幼主交托。 但令人不解的是,刘备却在托孤时补充了一句“不能扶就自立为皇”。其实这话暗含三重深意。其一,刘备十分清楚,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举足轻重。若刘禅真无能,大臣们或许会拥戴诸葛亮掌权。与其等到那时再生波澜,不如先由他本人提起,让诸葛亮在日后行事时必须顾及这份知遇之恩和天下舆论,不好贸然登位。 其二,这也是一次试探。刘备明白诸葛亮极重名声和忠义,于是故意说出这样的话,迫使他当面表态。果然,诸葛亮不但断然拒绝,还立誓终身效忠刘氏。这样一来,刘备不仅安心离世,也让世人都知诸葛亮在自己临终前的誓言,等同于为蜀汉未来树立一份道德保证。 其三,刘备还有拉拢人心的考量。自古以来,大臣若功高盖主,往往让帝王心生防范。刘备明知刘禅年少威望不足,未来或会出现群臣推举诸葛亮的局面。他临终时故意说出这样的话,其实并不是要诸葛亮真的取代刘禅,而是以此来表明对他的倚重与信任,用这种方式将诸葛亮牢牢绑在刘氏政权之上。 因此,那句“阿斗能扶就扶,不能扶就自立为皇”表面上似乎放权,实则是刘备在用一番高超的政治手腕稳固政权,也为蜀汉的未来留下了约束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