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人受阅,全家光荣,中国女兵,全世界最美! 9 月 3 日的北京,当运油 -

一人受阅,全家光荣,中国女兵,全世界最美! 9 月 3 日的北京,当运油 - 20A 在空中梯队中平稳掠过天安门上空时,驾驶舱里的女机长谭红梅成为全场焦点之一。作为中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也是首批改装运 - 20 大型运输机的飞行员,她的身影与地面上的民兵方队遥相呼应,这支全女兵方队首次出现在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纪念大会上,队员们身着迷彩服,步伐铿锵地走过检阅台,与六年前国庆阅兵的红色礼服相比,更添几分实战气息。 这样的亮相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打磨。三军仪仗队女队员的选拔标准近乎严苛,平均身高 1.73 米的她们,90% 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入营后要经历 5 到 6 个月的 “整容式” 训练,连发髻都有统一设计的样式和大小,为的是在正式任务中展现最端庄的姿态。有队员回忆,训练时每天要重复踢正步数千次,鞋底磨穿是常事,汗水流进眼睛也不能抬手擦拭,只能任凭其滑落。 这份坚持不仅体现在阅兵场上,更延伸到遥远的海域。佘军大二时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参军,成为东海舰队的一名水声对抗兵。在亚丁湾索马里护航任务中,她和战友们连续四天四夜值守,护送中国远洋捕捞渔船脱离海盗威胁。 刚上舰时,所有人都要经历晕船的考验,呕吐后接着工作,随身的垃圾袋成了必备品。任务结束靠岸时,被护渔船挂出 “万里护航为人民、深蓝大洋铸忠诚” 的标语,那一刻让她至今难忘。后来出访欧洲,伦敦金丝雀码头迎接的同胞挥舞着国旗,丹麦皇家海军学院的联谊赛上,中国女兵的表现赢得满堂彩。 女兵们的付出,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佘军的父母从一开始就支持女儿参军,他们说给孩子取 “军” 字为名,本就饱含对军人的崇敬。阅兵训练期间,有队员家属特意从老家赶来,却只在训练场外围远远看一眼便离开,怕打扰孩子训练。 退役后的女兵们,也在不同岗位延续着这份担当。佘军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后,成为安徽一所中学的老师,把军营里的纪律意识和意志力传递给学生。谭红梅依旧坚守蓝天,参与更多飞行任务。三军仪仗队的女兵们,有人进入高校深造,有人投身基层服务,无论走到哪里,那段受阅经历都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当民兵方队最后一个通过检阅台时,阳光洒在她们的迷彩服上。这些来自不同行业的女性,用几个月的集训完成了从普通民众到受阅军人的转变。她们的故事,和谭红梅、佘军一样,都在诠释着 “一人受阅,全家光荣” 的意义,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女兵独有的风采 —— 这份美丽,源于汗水浇灌的坚持,更源于心底那份对家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