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7个越南名牌特工乔装一番,准备混入解放军队伍中搞破坏,

1979年,对越反击战中,7个越南名牌特工乔装一番,准备混入解放军队伍中搞破坏,不料就在这时,我军一名刚入伍新兵高声呵斥道:“这些人有些面生,抓起来!” 1979年,那时候的越南,可不是咱们现在旅游常去的那个样子。经过几十年跟法国、美国这些世界强国的死磕,越南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小股部队的渗透和特种作战能力,绝对是世界顶尖水平。他们的特工,个个都是丛林里的“老狐狸”,伪装、潜伏、搞破坏,手段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就在这种紧张到空气都能拧出水的氛围里,一个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反渗透案例发生了。 主角不是什么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兵,也不是什么火眼金睛的指挥官,而是一个刚放下锄头、穿上军装没多久的新兵蛋子。 这天,一支解放军穿插部队经过一番苦战,正在一个山谷里短暂休整。战士们一个个都累得不行,身上又是泥又是汗,枪上都挂着刮破的布条,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战争嘛,就是这个样子,根本没有电影里那种光鲜亮丽。 就在大家伙儿喘口气的当口,从旁边的小路上走来了七个“解放军战士”。他们身上穿着我们的军装,背着我们的制式武器,看起来和大家没什么两样。带头的那个还特热情地跟哨兵打招呼,说他们是“兄弟部队”的,被打散了,想归队。 在那个混乱的战场上,部队被打散是常有的事,收拢失散人员也是天经地义。哨兵一看是“自己人”,也没多想,就准备放他们进来。 可就在这个时候,队伍里一个刚入伍没几个月的新兵,名叫张福,多看了这七个人一眼。这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他立马站起来,对着班长和指导员,几乎是扯着嗓子喊:“等等!这些人有些面生,抓起来!” 这一嗓子,把在场所有人都喊愣了。 两军交战,神经都绷得紧紧的,你突然指着几个“自己人”说是奸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带队的干部也有点犹豫,万一搞错了,多伤战友情啊。而且这张福是个新兵,嘴上毛都没长齐,他说的话,能有多大分量? 那七个人一听这话,脸色瞬间就变了,但反应极快,带头的那个立刻就用带着点口音的普通话说:“小同志,你搞错了吧?我们是XX部队的,你们是哪个单位的?” 他一边说,一边还想往队伍里凑。 但张福就像是认准了死理,一步不让,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又重复了一遍:“别让他们过来,肯定有问题!” 这时候,有经验的老兵和干部也反应过来了。战场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指导员立刻下令,让一个班的战士把那七个人围了起来,枪口对准,让他们把武器放下。 那七个人一看暴露了,交换了一下眼神,竟然想动手反抗。但他们面对的是我们一个班的战士,黑洞洞的枪口下,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最终,他们只能乖乖缴了械。 这一审,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七个人,根本不是什么“兄弟部队”的,而是越南久负盛名的“王牌”特工小队。他们每个人都精通汉语,对我军的编制、口令都有相当的了解。这次的任务,就是伪装成我军,混进这支穿插部队,摸清部队的行进路线和兵力部署,然后引导后方的炮火进行覆盖式打击。如果让他们成功了,这支部队的下场可想而知。 事情过后,所有人都围着新兵张福,七嘴八舌地问他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 张福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了几点: 是他们的精气神不对。他说,咱们的兵,打了这么多天仗,一个个都累得像扒层皮,眼神里都是疲惫和警惕。但这几个人,虽然也装作很累的样子,但眼神里那股子精悍和杀气藏不住。 第二,是他们的装备太“干净”了。当时我军后勤补给还没完全跟上,战士们的衣服鞋子都磨损得很厉害。但这七个人的军装和鞋子,虽然也抹了泥,但仔细看,磨损程度很低,特别是鞋底,跟新的一样。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他们身上的气味不对。张福说,咱们部队里,大家抽的都是一个牌子的烟,身上都有股淡淡的旱烟味。但这几个人身上,有一股很淡的、说不出来的香皂味。 老兵们听完,都恍然大悟,然后就是一阵后怕。这种警惕性,不是要我们变得多疑,而是要我们保持一种清醒。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伪装的时代,保持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就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最好武器。 张福这样的无名英雄,在那场战争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没有留下赫赫战功,甚至名字都可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正是这些普通人,在关键时刻,用他们的勇敢、智慧和责任感,撑起了国家的脊梁。他们是真正的英雄。